魏初
【赏析】 毕舜举,生卒年不详,字君图,号青莲居士。他一生穷愁潦倒,以书画自娱,有《青莲遗集》。这首诗是毕舜举为友人题画的题辞。 第一句“历井扪参蜀道难”,意思是:我历尽艰辛,攀援着井口,仰望着参星,走过了蜀地险峻的山路,那是多么艰难啊!历井,即指历山;扪参,即指参星。这两句是说:我历尽艰辛,攀援着井口,仰望着参星,走过了蜀地险峻的山路,那是多么艰难啊!历井、扪参,都是指登山望星
注释:春天的草地上,马群留下的尘土飞扬,麝香仍然带着荔枝的味道。我想起了往日在宫廷里跳舞的情景,那时君王还对我含笑,如今却成了路边的过客。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以“春草”为引子,通过回忆昔日宫中生活,讽刺了唐玄宗晚年宠幸杨贵妃而荒废朝政,致使国事日非的昏庸统治。全诗构思巧妙,借古讽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寄耿伯玉台掾 魏初咏友情之诗 【诗句释义】 1. 爱君情味唱君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用歌声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爱君"指的是诗人对耿伯玉的深厚情感,"情味"则指这种情感的味道或特质。"唱君词"则是通过歌声来表达对友人的话语或事迹的喜爱与怀念。 2. 一别秦亭有所思:这里的“一别”指的是与耿伯玉的一次离别,而“秦亭”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或心境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抓住注释中关键词语,结合全诗分析。 伏生授书图(其一) 心传心学见都俞,秦火烧来一字无。 若道汉儒无补益,如何留在授书图。 注释:伏生传授给孔子的儒学,只有“心传”是真正有益处的,因为“秦火烧来”,文字全都烧了,没有留下一个字。如果认为汉朝的儒生没有用,那怎么能在《尚书》里留下“授书图”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首句“心传心学见都俞
【注释】 雁鹭图:指一幅描绘鸳鸯和饥饿的鹭鸶的水墨画。宾鸿:即大雁,古人以雁代称书信。饥鹭:饥饿的鹭鸶,这里指鹭鸶。澹香疏荻雨霏霏:意思是淡淡的香气从稀疏的荻竹中飘来,细雨纷纷。霏霏:雨势很大的样子。 译文 晴空下的溪水泛着沙暖,一对鸳鸯在岸边悠闲地睡觉,小山坞里花朵鲜艳蝴蝶飞舞。谁画了一只饥肠辘辘的鹭鸶?淡淡的香味从稀疏的荻竹间飘来,细雨纷纷。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的“客”,指诗人自己
黄马昂头似喙乌,墨云满身千里驹。 注释:黄马昂起头颅,像乌鸦那样张开嘴巴,浑身被黑云笼罩,仿佛是千里奔腾的骏马。 赏析:首句写画中马的形象,突出了马昂首、张开嘴巴的特点,以及被墨云笼罩的形象,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次句进一步描绘了马的气势,仿佛是千里奔腾的骏马。 而今沙苑春风里,落日晴芜澹碧铺。 注释:现在站在沙苑的春风中,夕阳映照下的平原上一片青草,如同碧玉一般铺展。 赏析
注释: 不画庐山真面目,不为写诗喝酒的自由身。 高情未落龙眠笔,原来是羲皇时代的高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赞美一位画家。诗人通过描绘这位画家的绘画作品,表达了他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和对画家人品的深刻理解。首句“不为庐山面目真”,意为画家并不刻意追求山水的真实面貌,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次句“不因诗酒自由身”,则进一步表明画家并非为了追求诗意或酒意而活,而是真正地享受生活、表达自我。
【注释】 竹山张君:指唐代诗人张九龄。竹山,地名,在今江西吉安市境内,相传为张九龄的故乡。亭亭:高耸而直的样子。阑干:栏杆。高情:高尚的情操。谁似:像谁一样。教子读书不觅官:教育子女专心读书,不做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张九龄故居时写的。诗中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张九龄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张九龄的仰慕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高雅,是一首咏古之作。 “山上亭亭竹万竿”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维屏的《嘉庆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小小瑶华楚楚兰,茶芽瓶子荔枝盘。 注释:小小的瑶华指兰花,楚楚兰则形容其美丽动人。茶芽瓶子和荔枝盘分别指的是茶壶和荔枝形的酒器。 2. 太平三百年前事,犹及江南画里看。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盛世时光的回忆,认为现在依然能够通过绘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注释: 鸡犬山田计未成,白头又有海南行。 只应汤饼逢今日,儿女相看话此情。 翻译: 港口舟行 鸡犬在山上田里,计划还没成功,白头发又要去海南了。 只应该像小时候那样,和父母一起吃汤饼,现在只能看着儿女说这些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顾和感慨。诗人在港口看到船只,想起了过去在山上田里的辛勤劳作,以及未能成功的计划。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白发和即将到来的海南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