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城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归途之愁,后四句写诗人归途之恨。“春风”两句用典,以自然景色暗喻诗人的心境。“梦熟还乡路”,指诗人久客他乡,梦寐中都想着回家,然而“梦醒还乡路”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故说“愁连匝地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花时增怅惘,桑土计深沉”,春天到来,花红柳绿,但诗人想到家乡却感到更加惆怅,这是因为“桑土计深沉”。“沙岸日初暝,徘徊犹苦吟”,傍晚时分,诗人来到海边
【注释】 化成庵: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因唐代高僧鉴真在此修行而得名,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渺(miǎo)入水云乡:形容景色幽雅如仙境。 曲径通幽:指曲折小径通向幽深之处。 古树摩空:指高大的树木高耸入云。 凝暮霭:凝聚傍晚的雾气。 奇花舞景:奇特的花卉随着景物舞动。 目无嚣俗来禅境:形容心境超脱世俗,来到禅宗的境界。 应有烟霞贮客囊:应该将美丽的风景和云霞收藏进客囊。 瓶钵随缘
【解析】 本诗写于诗人游峨嵋山期间。峨眉,即“峨嵋山”,是佛教名山之一;庵,是僧人居住的地方。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峨嵋山游览时所见的景物和感受。首联写诗人初次来到峨嵋山,只见山径弯弯,桥横溪上;颔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竹林,云雾缭绕其中;颈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僧人诵经,听到梵唱声;尾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荒草,想到自己心地清净如水。 【答案】 (1)乍识峨嵋径:刚刚认识峨嵋山的道路; (2)小桥溪半横
放舟渺入水云乡,曲径通幽草木香。 古树摩空凝暮霭,奇花舞景媚初阳。 目无嚣俗来禅境,应有烟霞贮客囊。 瓶钵随缘聊可托,不辞信宿此山房
乍识峨嵋径,小桥溪半横。 捎云千竹冷,供佛一镫清。 菊圃荒春草,僧房起梵声。 顿令心地静,我亦学无生。
徐维城是清代的诗人,字纲伯,号韵生,祖籍丹徒,寄籍顺天通州(今北京)。他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之后,担任过贵筑知县,并工于诗及骈体文。 徐维城的诗作风格豪迈,情感深沉而不失磊落使才之气。他的诗歌能够生动描绘出难以显现之景和言外不尽之意,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骈文方面,徐维城同样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的骈文有六朝风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厚造诣。 徐维城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
徐维城是清代的诗人,字纲伯,号韵生,祖籍丹徒,寄籍顺天通州(今北京)。他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之后,担任过贵筑知县,并工于诗及骈体文。 徐维城的诗作风格豪迈,情感深沉而不失磊落使才之气。他的诗歌能够生动描绘出难以显现之景和言外不尽之意,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骈文方面,徐维城同样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的骈文有六朝风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厚造诣。 徐维城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