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识峨嵋径,小桥溪半横。
捎云千竹冷,供佛一镫清。
菊圃荒春草,僧房起梵声。
顿令心地静,我亦学无生。
【解析】
本诗写于诗人游峨嵋山期间。峨眉,即“峨嵋山”,是佛教名山之一;庵,是僧人居住的地方。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峨嵋山游览时所见的景物和感受。首联写诗人初次来到峨嵋山,只见山径弯弯,桥横溪上;颔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竹林,云雾缭绕其中;颈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僧人诵经,听到梵唱声;尾联写诗人看到山上的荒草,想到自己心地清净如水。
【答案】
(1)乍识峨嵋径:刚刚认识峨嵋山的道路;
(2)小桥溪半横:一条小桥横跨在半山腰的溪流之上;
(3)捎云千竹冷:那高耸入云的千竿竹子,好像被云儿轻轻托起,显得十分清凉;
(4)供佛一镫清:那供佛的油灯,闪烁着幽微的青光,也显得格外明亮;
(5)菊圃荒春草:那荒芜的菊花园里长满了野草;
(6)僧房起梵声:那僧人住的禅房中传来了梵呗之声;
(7)顿令心地静:这使我顿时感到心灵宁静,心境平和;
(8)我亦学无生:我也学到了佛法中的“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