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注释:五月,即初夏。舟行,乘船旅行。齐鲁,指齐国(今山东)和鲁国(今山东、河北)。黄尘,泛指尘土。水能悭,指河流的水力有时丰有时歉。汴泗交流处,指汴河和泗水交汇的地方。巨浸,大水。家家过屋山,意思是每家的房屋都超过了屋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初夏乘坐船沿运河从山东到河南一带旅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黄河的河水为线索展开描绘,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流的变化无常,以及由此给沿途百姓带来的不同影响
《题画牛 其一 李密》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及赏析: - 第一句:“牛背蒲鞯稳若舟。” “牛背蒲鞯”指的是牛背上的鞍子,而“稳若舟”则形容其稳定如同小船一样。这里的牛象征着力量和稳重,通过与小船相比,强调了牛的稳定性。 - 第二句:“吾伊声里触前驺。” “吾伊”是对牛的称呼,表示亲切。“声里”可以理解为声音之中或叫声中
注释:问喘轩车驻道周,不因群斗少迟留。若言燮理成虚语,试问齐王觳觫牛。 赏析:丙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他以善于治理和安抚民心而著称。这首诗通过描绘丙吉的政绩,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赞美。 第一句“问喘轩车驻道周”,描绘了丙吉在处理国事时的情景。这里的“喘”字形象地描绘了国事繁忙、压力巨大的氛围;而“轩车”则暗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
【注释】 放歌:高声歌唱,即“高歌”。 濯足看山坐浪头:在江边洗脚时,看到山景,坐在波涛之上。 今日重来人不见,满天风雨过徐州:今天重来徐州却见不到一个人。 【赏析】 首句“放歌曾是昔年游”,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放歌高歌的往事,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美好怀念之情。第二句“濯足看山坐浪头”,写在江边洗脚时,看到山景,坐在波涛之上,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三句“今日重来人不见”
【注释】 坐法华寺后石上望横山人家历历可数寄王元德:在法华寺后面石头上的,眺望着横山的人家,可以一一看清,写给我远方的朋友王元德。 午烟:中午的炊烟。孤起:独自升起。碧山崖:青翠的山崖。 只隔:只有相隔。盈盈:形容水清且浅的样子。衣带水: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水。 不知:不知道,指不清楚。处:地方。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辋川秀美的自然景色
【注释】 ①秉之:人名。②且适园:地名,作者的庄园。③蔌(su):蔬菜。④柈(pán):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⑤凿方塘:凿成方形的水塘。⑥宾筵:酒宴、饭桌。⑦余:剩余,多余的部分。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前两句写农家的繁忙景象,后两句抒发了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怀。 “村鼓鼕鼕唤买鱼,柈餐虽有惜难储。”意思是说,村头敲着大鼓,传来阵阵催促买卖鱼儿的声音
【注释】 牛弘:唐代大臣。这首诗是牛弘在任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三品期间写的,当时他在长安任职。 龀短刍:指牛吃着短小的草。龀,音chèn,齿落而长出;刍,音chú,草本植物。牛吃着短小的草,说明它病重。 箭锋犹带血模糊:牛的伤口处还带着鲜红的血。 相报:告诉家人。 床头一卷书:指牛弘手头还有一本书可以阅读。 【赏析】 牛弘是唐朝的一位贤臣,他为人正直、勤政爱民,一生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新筑茆堂扁远喧,席门犹得枉高轩。 谁知君实匡时策,尽在东都五亩园。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新筑茆堂扁远喧”:“新筑茆堂”指的是新建的简陋茅屋,“扁远喧”则意味着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用“扁”字形容茅屋的简朴和偏僻。 2. “席门犹得枉高轩”:“席门”指的是简陋的入口,“枉高轩”则表明尽管身处简陋之地,但仍有幸能进入高门。 3. “谁知君实匡时策”
【注释】 秉之:即李秉之,作者自称。且适:暂且寄居,暂时住下。橘栽:橘子的树苗。小园:作者所建的小花园。手开:亲手种下。昔人独乐吾同乐:昔日某人独自欣赏,我和你共同欣赏。兄弟招要日往回:兄弟邀请我去玩,常常是往返不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暂居西屋期间写给东屋邻居李秉之(字秉之)的一首五言诗。诗人与李秉之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赏花饮酒,作诗赋文。这次他写了一首诗送给李秉之,并请他作和诗。
【注释】 秉:执掌,掌握;且适园:即“且乐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任苏州知州时建造的一个私家园林。有诗和之:苏舜钦与梅尧臣等在苏园聚会时,经常相互唱和诗词。其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中的第二首。 【赏析】 这首五绝的大意是:新柳疏竹环绕着我的住宅,门前清澈的池水倒映着荷花。人间一切忧虑烦恼都已消除了,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不忧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园林环境。前两句以柳、篁、芙蕖点染出园内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