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注释:越鸟喜欢栖息在树林中,爱向南飞,霜后仍有洞庭柑。问你要田地还是房屋,你就不要笑了,名利从来就不贪。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所作。诗人通过写“橘柚”的意象,表达自己不慕富贵、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归隐山林的志向。诗的前两句写景:“越鸟巢林爱向南,霜馀况有洞庭柑。”“越鸟”,即南飞的大雁,这里指作者。“巢林”句说越鸟喜欢栖息在树林里,因为南方气候温暖,适合越鸟生存。而大雁却爱向北飞翔
【注释】 秉之:诗人自号。 且适园:即郑板桥的“且适园”,在扬州,是诗人的寓所。 有诗和之:即以诗相和。 其四:诗中的第四首。 雨前山寺移新竹,雨后新稍透屋长。 却忆燕南两丛筱,便名医俗可能当。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扬州寓所,雨中观赏新移栽的竹子时,想起了燕南(指江苏南京)友人种下的两棵小竹子来:它们虽然还小,但长得十分茁壮,很有生机,将来一定能长成大树,造福人间。诗人用“可能”二字
注释:田间的麦垄和瓜畦,是桑树和枣树的废墟。晚菘和早韭已经修剪完毕,春天的余韵还留有余香。人们说,集市太远,没有多种食物的味道。城里的时新蔬菜可能不及乡村的新鲜。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辛勤劳作生活的诗。首句写田野的景致,次句写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三句写市场上的蔬菜水果品种繁多,最后两句写人们对城市菜市场的看法。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次韵匏庵谢橘 其二》是一首明末著名诗人王鏊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歌的逐句解读: 1. 诗句解读:筠笼输写入金盘,错落珊瑚间木难。这句描绘了橙子的新鲜和美丽,用“筠笼”形容采摘橙子的器具,将橙子放入金盘中,展现了其珍贵与尊贵。 2. 译文: 筠笼里的橙子被送入金盘子,它们在珊瑚之间错落有致,难以分辨。 3. 关键词注释: - “筠笼输写入金盘”中的“筠笼”指的是用来采摘橙子的竹制容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的考点是“理解”这一能力层级中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要逐句读懂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并结合着诗句的意思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匏谓木奴与鸭脚子同至不宜见遗仍次前韵 其二》的注释如下: 匏谓木奴:指苏轼《送参寥师》诗“瓢弃尊中物,木奴门外山。”匏,葫芦。木奴,即木奴,指茶树。鸭脚子,即鸭嘴香
诗句释义: 万顷烟波苍玉峙,画船摇曳夜仍宜。 白公游处吾今住,惜也坡翁不到斯。 译文注释: 万顷碧波浩渺如苍玉般矗立,夜晚的船上灯光摇曳更加适宜。 白公曾经游览的地方我现在居住,可惜苏轼未能到此一游。 赏析: 王鏊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夜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万顷烟波苍玉峙,画船摇曳夜仍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
【注释】: 秉之:即张秉之,北宋文学家。 且适园:指苏州市的沧浪亭。 有诗和之:即张咏为沧浪亭所作《沧浪亭》诗。 其三:此诗第三句。 译文: 我在这里住下后,去沧浪亭游玩,那里有张咏写的《沧浪亭》诗。 回洲枉渚之间的沙汀,正见东山一带青山青翠欲滴。 郁郁葱葱的松柏长在眼帘里,好于此地著幽深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诗是张秉之作沧浪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沧浪亭的喜爱之情
【注释】 对山:指山水画。绿阴庭院:庭院里长满了绿荫。堕絮游丝意自闲:飞花落絮本无定,任它飘荡自在悠闲。午睡:中午睡觉。无事:没有事。卷帘:打开窗帘。独坐:一个人坐着。对青山:面对青山。 【赏析】 《对山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是第一首。全诗描写了诗人在山间庭院中午休时悠然惬意的心境。 “绿阴庭院鸟间间”,庭院绿荫浓密,鸟儿鸣叫声不断,诗人在这幽美的环境之中午休
【注释】 对山:即《对山亭》,在江西吉安。 暝色:傍晚的天色,天色昏暗。 倦鸟归云意自闲:疲倦了的鸟儿飞回云朵上,自在悠闲。 晚酌:晚上喝酒。 卷帘:收起窗帘。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借描写自己饮酒之后的心情来写景。首句“苍茫暝色远林间”写日暮时天边的景色,用“苍茫”形容天色的暗淡,用“暝色”形容天色的昏暗,用“远林间”来形容天色的暗淡与树林之间的距离,写出了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
``` 偶成二首 其二 扫地园心坐月明, 粉墙疏影几枝横。 何当携却儿和女, 还向桃花树底行。 注释: 1. “扫地园心”意为在庭院中心打扫干净,这里形容诗人心境的洁净和宁静。 2. “坐月明”指在明亮的月光下坐着。 3. “粉墙疏影”描绘了墙壁上稀疏的投影,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的景物模糊美。 4. “几枝横”意味着几枝树枝斜横交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5. “何当”表示何时能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