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诗句释义与赏析如下: ```plaintext 杨柳青舟中见月 杨柳青前杨柳残,南人北望思漫漫。 从来共月庵前月,今夜蓬窗独自看。 ``` 译文 - 杨柳青:指在青舟(船名)中观赏月光。 - 杨柳残:描述船上的杨柳因风而凋零,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南人北望思漫漫:诗人身处南方,仰望北方,深感离乡之苦,思念之情难以排解。"漫漫"形容思绪纷乱,难以平息。 - 从来共月庵前月
《将发阻风》诗词赏析 原文 晚发西山舟欲北,天风吹我复还家。 十年一到非容易,独立平原看稻花。 注释 晚发西山:傍晚时分,在江边的西山启程。 舟欲北:船想要向北行。 天风:天气变化,可能是顺风。 复还家:又回到了家乡。 十年:这里表示时间之长,不是真的十年,而是形容时光流逝。 独立平原:独自站在宽阔的平原上。 看稻花:欣赏稻田中的稻花。 译文 我傍晚从西山出发
【解析】 本题是一道诗歌的鉴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作答。“过南夫内翰于玉延亭”的意思是路过南夫内翰的玉延亭。南夫内翰即张南夫,字子韶,一字孟阳,世称张孟阳、张子韶。张玉延亭为张孟阳在杭州所筑亭,因玉延亭而闻名。玉延亭,又称玉津亭。玉津亭位于杭州市西湖孤山东北麓,南宋时为张俊的别墅。玉津亭三面临湖
【注释】题手植树:在城南请一位野人栽种了一棵树苗。小垡(fá):幼苗的嫩土。和云:即“和春”,春天万物生长,气候宜人。手自培:亲手培育。垂垂:指长势良好。十丈:比喻树高。主人犹自未归来:主人还没回来,但可以想象他一定很欣赏这棵树。 【赏析】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城南,有一位野人栽种了一棵小树苗,他亲手将它栽好、培土,并精心照料着,让小树慢慢成长起来。这棵小树如今已经长得很高了
【注释】 种竹:在小轩旁边没有多余的地,亲手栽种了一两株楠木树。 无:没有 相对翛然心自足:与世隔绝的悠然自在的心情。翛(Xiāo)然,形容心境恬淡、闲适的样子。 渭川:即渭水之畔,借指家乡。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后写的一首咏物诗。首句“小轩侧畔无多地”,写诗人隐居之处,周围环境清幽,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耕种,只能“手种琅玕两三枝”。第二句写诗人自己种竹子,第三句说:“我与世隔绝,悠闲自在
【注释】 1. 八月十六夜:指农历八月十六日,即中秋之夜。 2. 匏庵:作者的朋友王元之的号,此诗作于作者与其子王时敏、王时泽、王时槐在宜晚轩赏月之时。 3. 携酒烦公:请王元之携带美酒。 4. 过宜晚轩:去宜晚轩赏月。 5. 其奈月明何:奈何天明(月亮明亮)呢? 6. 竹径:竹子编成的小径。 7. 贮秋多:储存了秋天的美景。 8. 见(现):同“现”,出现。 9. 未高:没有完全升起。 10.
【注释】鹦鹉:鸟名,又名鸲鹆。多知巧言语,形容人善于言辞、巧于应对。终年羁绁在华堂:指长期被关在笼子里,不得自由。不如尺鴳藩篱畔:比喻不被人拘束,自由自在。高下枋榆自在翔:意谓在树梢上上下飞翔,不受限制。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以鹦鹉为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第一句,诗人借鹦鹉善言而遭囚笼之苦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世事人情的不满;第二句
注释:我打算放飞你们,让你们自由翱翔;尽管陇山远在天边,但仍然值得一归。归来时不要多说什么话,那些所谓的人间是非都是虚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鹦鹉被放出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首句“我欲开笼纵汝飞”表达了诗人想要解放鹦鹉,让它自由飞翔的愿望。二句“陇山虽远尚堪归”则进一步描绘了鹦鹉归巢的场景,即使陇山遥远,它依然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三、四句“归时莫更多言语
【注释】 ①匏庵:即陈继儒,字仲子,号眉公,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②宜晚轩:在杭州西湖孤山之东麓。③朱周李赵陆徐陈:指陈继儒的朋友。④须臾:一会儿。⑤眉公:陈继儒的字。⑥对月:赏月。⑦二人:二个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八月十六夜与友人相携到宜晚轩赏月饮酒时所作。首句写送酒之人之多,次句说时间之长;三、四两句写十年光阴似水流逝,今夜两人共度良宵,十分珍惜。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清新雅致
小适园桃花忽开其一 朝陵欲去更迟迟,还向花前举一卮。 说与东风莫吹落,我行三日是归期。 译文: 在朝拜陵墓之前,本想匆匆离去,却迟疑不决,因为我又回到了这片盛开的桃花林中。我想举起一杯酒,敬给那些随风飘落的花瓣,希望它们能平安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赏析: 王鏊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小适园桃花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通过对春风的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