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怀恃卷为归仁赋” - 诗意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怀恃"可能是指怀抱希望,而"卷为"则可能是指卷起、收起。"归仁赋"则暗示了一种回归道德或仁义的理想状态的愿望。 - 译文: 心中怀抱着希望,卷起一切以期望能够达到仁义的境界。 2. “人皆有母而我独无” - 诗意解析: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比
注释: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 ——摘掉篱笆去看火,比喻不顾危险去干蠢事。 汝身不自全,更管人间火。 ——你自己都保不住,还顾不上别人的灾难。 李斯佐秦亡,林甫炽唐祸。 ——李斯帮助秦始皇灭亡了秦,林甫使唐朝的政权受到危害。 摘笆看火。 ——摘掉篱笆去看火,比喻不顾危险去干蠢事。 译文: 你不顾自己的安危,去管别人的灾难。李斯帮助秦始皇灭亡了秦,林甫使唐朝的政权受到危害。摘掉篱笆去看火
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 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注释】 茅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南。巧石亭:即茅山上的灵秀亭。太湖: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倚插(qiè):斜靠在、插入。半天里:天空,指天边。风雷:这里指云雨雷电。何年飞堕此:哪年从天上飘落到此地?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太湖边上一座山峰的景色。首联描绘山峰之奇伟。颔联以“失之”形容山峰的神奇变幻,用“何年”发问,表达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惊叹和向往之情。颈联描绘山峰的气势磅礴,以及它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梦阳的《白岩歌》。诗中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诗句释义: 1. 太行西来势如翔,两崖忽断纷开张。 - "太行西来":指太行山脉往西延伸。 - "势如翔":比喻太行山脉的气势如飞翔般壮阔。 - "两崖忽断":指太行山脉的两侧悬崖峭壁忽然断开。 - "纷开张":形容地形复杂多变。 2. 中间沃衍散耕牧,至今风俗馀陶唐。 - "沃衍"
注释: 1. 驱车远行迈,中道忽自疑:驾着马车远行。忽然之间感到疑惑,不知为何要离开。 2. 章甫资之越,无乃非所宜:用章甫(一种古代礼帽)装饰自己前往吴国,可能不太合适。 3. 凉飔撼庭柯,絺绤已凄其:凉爽的风吹动庭院中的树木,使衣襟感到寒冷。 4. 归来洞庭野,茹糗勿复辞:回到洞庭湖畔的野外,不要再拒绝我赠送的食物了。 5. 椒兰亦已变,稂莠能无滋:就像花椒和兰花已经改变了,杂草也能生长出来
【注释】 《和林见素次苏子卿见寄之韵四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是其第四首。“其四”指这首诗。“其四”即第四首,这是作者对朋友赠诗的应和之作。此诗为作者的一首七律。 【赏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大臣。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以咏史抒怀为主,尤善于写景。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
瓦屋山,瓦屋山,乃在邛崃九折平羌间。 瓦屋山:位于四川邛崃县西南,是岷山南段的支脉之一。 乃:在这里。 乃:这里。 邛崃:古郡名,今属四川省。九折:形容地势险要,曲折回环。 平羌:平定羌族叛乱的地方。 上有搀天壁立之孤峰,下有奔流赴壑之惊湍。 搀天:插天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壁立:直立如墙壁一样。 孤峰:单独的山峰。 奔流赴壑:急流冲向深谷。 惊湍:激流。 神光夜现普贤相,紫气昼满玄元关。
【注释】 夜光:即“夜光珠”,用鸟羽或兽羽做成,在黑暗中能发光,比喻贵重的宝物。按剑知无因:意思是说按剑(指拔剑)就知道没有原因。指知道对方的意图。倾盖:把车盖放下来,表示平等相见。苟如旧:即使像过去一样。异世:不同时代的人。可赎:可以赎回,意即可以赎回百身。肥瘠越与秦:越国和秦国地势高低不同。比喻处境不同,但心志相通。所愿崇明德,皓首期日新:希望发扬高尚的品德,直到白发苍苍的时候
注释:听到尚书泉山的林公去世,我怎能得到延陵剑,只能将它挂向闽山的古树。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作者在得知好友林公去世的消息后,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好友的哀悼之情。诗中“闻尚书泉山林公讣”一句,直接点明消息来源,交代了写作缘由;“安得延陵剑,挂向闽山树”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