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绝。诗人以酒会友,畅饮至深夜,月下千人石上,景色优美。他以饮酒作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认识。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翻译】 千人石上月色迷人,夜深人静更显奇观。 纤尘不动万籁沉寂,一片冷清如潇湘水。 铺展宝簟光莹滑,脚踏白云飞不起。 又如蓝田种玉生未齐,宝光闪烁高复低。
这首诗是元代的刘因在昌平道中所作,描绘了他在大风中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昌平道中大风联句”为题,共八句,每句都以风为主题,展现了风的力量和影响。 第一句“夜闻海潮声,大地汹若动”,描绘了夜晚听到海潮的声音,大地仿佛都在颤抖。第二句“败叶俄填坑,顽云总归洞”描述了树叶被风吹走,天空中云彩被吹得消失的情景。第三句“噌吰万窍呼,凛列百泉冻”,表达了风声呼啸,泉水冻结的景象。第四句“野旷鸣枯桑
寄韩司徒 我昔游京华,贤豪并驰骋。 所睎稷契辈,肯顾绛灌等。 一朝事势异,云散江湖迥。 翛然卧一丘,百念付灰冷。 死生离合间,我志久已冥。 有如河东公,在念独耿耿。 公如玄酒樽,澹泊中隽永。 世途亦堪怜,汲短废脩绠。 忆忝剡荐初,对判尚书省。 我言公弗猜,公意我先领。 公如剑就硎,我若弓受㯳。 退食多赓酬,官居无造请。 杂篇束碎金,欲和辄羞郢。 岂徒灭坎窞,固已绝畦町。 深情独先饫,苦节众尤警。
毛都宪七十邵二泉以前韵为寄复次之 纷纷才俊登台阁,谁伴幽人住岩壑。 龙骧万斛横巨川,商家欲济须渠作。 当今人物有如公,胸蟠经济谁能同。 世人重腊不重玉,居然弃置中吴中。 臣门如市心如水,崇也当年亦如此。 平生意气小杨修,碌碌谁能数馀子。 力田终不羡逢年,熟读参同内外篇。 七十年来髯似漆,人言真是地行仙。 篯彭八百不为久,壶中自制长生酒。 金华玉液分剂停,鹤发饮之成黑首。 世途宦海足风波
寄韩司徒 逆阉据津要,威福恣所逞。平生相许志,一旦成画饼。亟褫乃所甘,酷罚独何𤯝。我时忝枢近,太息莫能拯。 注释: - 逆阉:指宦官。 - 据:占据。 - 津要:交通要道。 - 威福:权势和财利。 - 逞:任意行事。 - 平生:过去。 - 画饼:比喻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计划。 - 亟:急切。 - 褫:剥夺、剥夺。 - 乃:你。 - 独:单独。 - 𤯝(lì):责备的意思。 - 我时:我当时。 -
【注释】 1)摘笆:用竹竿或木棒等挑火。摘,通“煽”。 2)星星:星宿名,指北斗七星的七颗星。 3)炎炎炽其那:熊熊燃烧着的火焰。 4)吴宫:即吴王宫殿。 5)阿房:阿房宫,秦始皇所建宫殿。 【赏析】 本诗是一首讽刺诗,借咏叹秦宫大火来讽刺秦朝灭亡。诗人在诗中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烈火焚烧的凶猛情景,深刻地揭示了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摘笆看火”四句,是说:点燃起火把,挑来挑去
《游穹窿山》 十年林下无羁绊,吴水吴山饱探玩。 穹窿至近高且险,欲至靡由辄兴叹。 喜闻地主有嘉招,春服初成杂童冠。 画船载酒出胥口,略绰湖稍旋抵岸。 民淳地僻客至稀,老少相扶出门看。 吴王种香泾尚存,岁岁采香多女伴。 我闻且欲登香山,雨脚忽来行涣散。 明朝雨势止复作,世路阴晴那可算。 文侯岂失虞人期,勇往前行赖明断。 篮舆旋泞那复辞,逦迤青山开四畔。 前山云接后山云,似是山灵显奇观。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李嵩画的,他听说须弥之西的兴林国中有一座仙山,有位女性常面壁修行。她生活在王宫里,锦袍错落,真珠红艳。她生身在欲望中而不被染,浊水如青芙蓉般清澈。后来她弃喧思静,去丛林修性,但至人有念天不违,孽火虽狂中自定。最后,她重生在人间界,从今不再涉生死关,六通四智正觉还。 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吾闻须弥之西兴林国,中有仙山人未识。 - 吾(我): 我 - 闻: 听说 -
闻尚书泉,山林公讣 我听到朝廷中传来了关于林公(指林甫)去世的消息。 俯仰天地间,我生殊已晚 我在天地之间,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已经太晚了。 古人不及见,前辈亦渐远 古代的人没有见过他,而前辈也渐渐离世了。 昔年忝朝列,三五齐手板 以前我曾在朝堂上担任过官职,那时我们三人都手持笏板(官印),一起工作。 入参议帷幄,出翱翔艺苑 进入宫廷参与决策,又可以自由地在艺术领域里飞翔。 两心无猜疑,终始共推挽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庭前的梧桐,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伤庭梧 - 这首诗的标题是“伤庭梧”,意思是说诗人看到这棵梧桐树,心中感到有些悲伤。 译文: 梧桐树下,两棵梧桐挺拔向上,它们直插云霄,仿佛在向天空挑战。 岁月无情,转瞬即逝,但它们却能如此顽强地生长,直上云霄。 虽然高大挺拔,但是诗人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梧桐的寿命有限,百岁之后就要被砍伐。 赏析: 首四句以梧桐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