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两梧桐,肤寸手所掇。
岁月曾几何,直上殊挺拔。
峨峨双幡幢,云汉相摩戛。
谓言召南棠,百岁辞剪伐。
独嫌清秋夜,障我中天月。
星辰互蔽亏,胸次不得豁。
意欲稍去之,惜此方薆郁。
飓风忽西来,势倒沧海竭。
屋瓦尽飞扬,行道多颠蹶。
挺然与风争,倔强蛟龙跋。
终然不自持,划若崩山坼。
杜陵惜楠树,我意亦恍惚。
信哉昌黎言,木高风必折。
勿言势崔嵬,蝼蚁中潜穴。
似闻崇明沙,滨江马陀窟。
万室随江流,老少多漂没。
公胡久彷徨,为此良咄咄。
翻惜堂搆初,不种松与柏。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庭前的梧桐,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伤庭梧 - 这首诗的标题是“伤庭梧”,意思是说诗人看到这棵梧桐树,心中感到有些悲伤。

译文:
梧桐树下,两棵梧桐挺拔向上,它们直插云霄,仿佛在向天空挑战。
岁月无情,转瞬即逝,但它们却能如此顽强地生长,直上云霄。
虽然高大挺拔,但是诗人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梧桐的寿命有限,百岁之后就要被砍伐。

赏析:
首四句以梧桐起兴,写其高耸入云、直上苍天的气势,并以此自喻。梧桐虽高大挺拔,但终究难逃被砍伐的命运,这就暗含着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慨。

接下来六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梧桐的形象。它们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仿佛是天上的幡幢;它们矗立云端,相互摩戛(摩擦),象征着一种坚韧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展现了梧桐的威武雄壮。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在最后两句中,提出了一个疑问:梧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命力呢?这是因为梧桐的生命力来源于其内心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得梧桐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甚至能够茁壮成长。

最后两句,诗人以自己的感慨作为结束。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像梧桐那样在逆境中成长,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梧桐的赞赏之情,认为它虽然短命,但也足够坚强,值得人们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梧桐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于逆境的抗争精神的赞扬。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励志诗,激励人们要像梧桐一样,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