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母而我独无,嗟我之生曾不如彼慈乌。
慈乌有母能反哺,我养不逮独饮泣以踌躇。
人皆有子而母独亡,嗟母之生曾不如彼空桑。
空桑有子能返顾,母年不待独饮泣以彷徨。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怀恃卷为归仁赋”
  • 诗意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怀恃”可能是指怀抱希望,而”卷为”则可能是指卷起、收起。”归仁赋”则暗示了一种回归道德或仁义的理想状态的愿望。
  • 译文: 心中怀抱着希望,卷起一切以期望能够达到仁义的境界。
  1. “人皆有母而我独无”
  • 诗意解析: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比,即其他人都有一个母亲的养育,唯独自己没有。
  • 译文: 人们都有母亲的养育,只有我没有。
  1. “嗟我之生曾不如彼慈乌”
  • 诗意解析: 作者通过比较自己的生命状态来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力感。”慈乌”是一种鸟类,以其反哺行为(即长大后返回巢中喂养幼鸟)而著名。
  • 译文: 我的生命状态甚至不如慈乌,它都能回到巢中哺育幼鸟。
  1. “慈乌有母能反哺,我养不逮独饮泣以踌躇”
  • 诗意解析: 继续运用慈乌这一比喻,强调尽管慈乌有能力返回养育,但我却无法做到。”踌躇”表示犹豫不决。
  • 译文: 慈乌有母亲可以哺育它们,而我却不能,只能独自悲伤,犹豫不决。
  1. “人皆有子而母独亡”
  • 诗意解析: 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孩子,“母亡”意味着失去了母亲。这句话反映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 译文: 所有人都有孩子,但他们的母亲却已经去世了。
  1. “嗟母之生曾不如彼空桑”
  • 诗意解析: 再次提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 译文: 唉!母亲的一生还不如那棵空桑树,因为桑树虽然孤独,但仍然活着。
  1. “空桑有子能返顾”
  • 诗意解析: 这一句似乎在描述一种理想的情况,即即使母亲不在,孩子也能记住并尊敬他们的母亲。
  • 译文: 空桑树上的孩子可以回顾过去,知道如何尊敬他的母亲。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和反映。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孩子,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亲情重要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慈乌和空桑等自然界事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