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和关键词进行分析。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逐句分析,最后进行赏析。 “城上高楼偶共过,吴王国里旧山河”,意思是登上城楼上高高的楼阁,偶然间与李秉之一同经过。在吴国的都城里,我们曾经共同游赏过那片旧日的山河。这里写出了诗人和朋友的相逢以及两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一春风雨行游少,千古兴亡感慨多”,意思是这一春天来,风雨交加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人生出处天难问,闻有灵山试扣之。 - 人生的意义和去向,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听闻有一座名为灵山的地方,我们不妨试着前去一探究竟。 - 三月裹粮真不易,一生如梦复何疑。 - 准备三月的食物确实不容易。然而,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场梦,我们又何必对此感到疑惑呢? - 天台雁荡归时路,秋月春风别后思。 - 想象着在秋天的月光下,春天的微风中,我沿着曾经走过的路
倪同知加冠服致仕 在春天行春的时候,皇帝赐予他冕旒未须奇,章服还加去郡时。 汉吏不求名赫赫,闽山犹怪去迟迟。 十年佐政心如水,七县生灵口似碑。 我欲留君犹未得,江边父老亦奚为。 注释: 1. “倪同知加冠服致仕”:倪同知在春季行春的时候被赐予冕旒(帝王的礼帽)和章服(官服),但并未立即退休,而是继续担任官职。 2. “行春露冕未须奇,章服还加去郡时”:皇帝在春季行春时,授予倪同知冕旒和章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天平山中》。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濯缨重向白云泉,曲磴幽林诘屈穿。 注释:我再次来到白云泉边,曲折的山路在密林中蜿蜒穿过。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白云泉、曲径、幽林,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2. 驳落残碑犹可读,坡陀巨石自堪眠。 注释:那些被风雨剥蚀的石碑残片仍然可见,山坡上的巨石仿佛可以让人在上面休息。 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夜深银烛晃屏帷,铁骑森森俨欲飞。 译文:深夜里,银色的蜡烛照亮屏风,铁甲骑兵严阵以待,准备出征。 注释:银烛(银色的蜡烛),屏帷(屏风),森森(整齐排列的样子),俨欲飞(准备出征的意思)。 2. 勇若昆阳富大敌,疾如垓下溃重围。 译文:勇敢如同昆阳之战时的大敌,行动迅速如同垓下之战时被围困的军队崩溃。 注释:昆阳(地名,古代战役之一),富大敌(强大的敌人)
游太湖 茫然不省是人间,却有人家住近湾。 一处便须终日坐,百年能得几时闲。 将开复合雨馀雨,乍有忽无山外山。 安得扁舟如范蠡,遍寻七十二孱颜。 注释与赏析 - 茫然不省是人间: 描述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迷茫和遗忘之感。 - 却有人家住近湾: 描绘了人居之地的宁静和亲近自然的氛围。 - 一处便须终日坐: 表达了对某个地方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 百年能得几时闲: 感慨时间的流逝
“碧桃花”是宋代董嗣杲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夭夭嫩叶丽春辉:形容碧桃花的叶子非常娇嫩,如同春天的光辉一般美丽。 2. 道是梅花却又非:虽然看起来像是梅花,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梅花。 3. 香露乍匀红玉脸:碧桃花的花瓣上还沾有刚刚滴落的露水,像红玉一样光滑细腻。 4. 轻云新染素罗衣:空气中飘荡着轻薄如云的雾气,像是新的素罗衣被轻轻染上。 5. 日斜盆底开何晚
洞庭新居成 归来筑室洞庭原,十二峰峦正绕门。 五亩渐成投老计,三台谁信野人言。 郊原便自为邻里,水木犹知向本源。 莫笑吾庐吾自爱,檐间燕雀日喧喧。 注释: 洞庭新居成:指诗人在洞庭湖边建造的新家。 归:回来。 筑室:建造房屋。 洞庭原:洞庭湖畔的原野。 十二峰峦:指洞庭湖周围环绕的十二座山峰。 五亩渐成投老计,三台谁信野人言:五亩地渐渐成了我的晚年计划,三台山又怎么会相信是野人的言论呢?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的诗以含蓄、深沉著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炯然暗室有光辉 -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在昏暗的环境中,但作者的内心依然明亮,充满了希望和光明。"炯然"意为明亮、光亮的样子,"暗室"指黑暗的角落或环境,"光辉"则是比喻内心的光明和希望。 绿水荷花一尺围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的水面上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它的直径大约一尺(约33厘米),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注释】 山人:隐士。 爱:喜好,喜爱。 香玉:指稻谷,这里泛指稻谷。 银丝:指鱼的细丝状肉质,这里指鱼。 水东:在今江苏无锡市境内。父老:指当地父老乡亲。主:主持、主管。 潜:隐居。 起:出来做官。 寄书:写书信。 潜:隐居。 起:出来做官。 余:其余,指官场上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所作。 第一句“山人本自爱山居”,说明诗人本来就喜爱居住在山中。第二句“南望家山咫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