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注释】 出城便爱小嵯峨:城外看到虎丘的小山,就爱它。小嵯峨,指虎丘的山峰。濯足还来碧涧阿:洗了脚再回来到碧涧边上。濯足,洗脚。碧涧阿,山间清泉。 飞磴未跻先瘆瘭(zhèn):还未登山,就感到恐惧。飞磴,指曲折险峻的山路。 断碑欲认更摩挲:想要辨认那断裂的石碑,却更想用手摸一摸。断碑,指虎丘的断碑,即《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枫桥”。摩挲(suō),用手抚摩。 溪山有待登临久
以下是对《歌风台》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首句:“銮舆翠盖始东巡” - “銮舆”指帝王所乘的车,“翠盖”指车盖绘有翠鸟。这句话描绘了刘邦乘坐华丽的车辆开始东行巡视的场景。 - 关键词:銮舆、翠盖 - 注释:描述了刘邦出行的尊贵和壮观。 - 次句:“隆准依然泗上身” - “隆准”指高耸的鼻梁,“泗上”即今山东地区,刘邦出身于沛县,这里是他的故乡。 - 关键词:隆准、泗上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恩赐玉带麒麟服 其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 2. 锦袍错落绣轮困:锦袍指的是华丽的衣服,绣轮则是指绣有龙图案的车驾,这里形容皇帝的赏赐如同锦绣般华丽,令人眼花缭乱。 3. 天上恩光借近臣:天上的恩惠如同光芒一般照射在近臣身上,意味着皇帝对这位近臣的宠信和厚待。 4. 一角获怜西畤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重点词的理解,如“二帝”“三王”“空然”等。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大意及艺术手法。“万方争睹励精辰,便殿从容召对频。”意思是五方诸侯都争相目睹皇帝振奋精神、勤于政事的一天。皇帝在便殿从容地宣诏,频频与大臣们商讨国事。“凭几似闻宣末命
【诗句解读】 恩赐玉带麒麟服 其一 宝月团团甫琢成,老臣何德比琼英。 蟠惊夜室流虹影,行眩天街积雪明。 芍药献围曾有兆,蒹葭倚坐若为荣。 皇恩锡处如山重,肯换秦家十五城。 【译文】 宝月圆圆圆地刚雕刻完成,我老臣有何功德可与琼英相比? 蟠龙惊动了夜晚的室内,流光闪烁如同虹影;行走于天街上,雪白的光辉映照着道路。 芍药之围有征兆预示着吉祥,蒹葭倚靠在座位上似乎很荣耀。 君王的恩情赐予如此厚重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分析正误。本题中“赏析”要求从思想感情、手法和语言等方面来回答,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自己的观点。解答此题要注意:一是明确此诗是诗人游灵岩寺时写的;二是把握诗意,然后结合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即可。 译文: 浮云飘过天边,碧空万里无云,登高饮酒的豪兴倍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修书馆秋晚白莲一朵忽开”: - 注释:在秋季的晚上,修书馆中的白莲突然盛开。 -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修书馆中的景象,白莲在秋风中突然绽放,给人一种意外的美。这种突如其来的美,也让人联想到了生活的某种变化和惊喜。 2. “埋盆若个便为池,玉花亭亭有一枝”: - 注释:如果将一个小盆埋在土里就能成为池塘,那么这朵荷花就像是池塘里的一枝玉花一样亭亭玉立。
诗句: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 赏析: 王鏊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的首句“后生何敢望馀芬”,借用了“馀芬”一词,原意是指遗留下来的香气,这里借指历史英雄的遗风遗德,后生(年轻一代)不敢妄自尊大,只能以崇敬的心情去学习和继承他们的精神。而“斗酒还过董相坟”,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董相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丞相萧何
注释: 郭外清游还送客,林间软语忽逢僧。 空庭石在头宁点,溪壑龙亡气尚腾。 不必悬厓留姓字,古苔埋没几人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虎丘游玩的情景。 首句“年来偪仄缘何事,咫尺溪山到未能”是写诗人近来的境遇。偪仄(逼仄:狭小)形容生活空间小,环境压抑;缘何事:为什么事;咫尺:很近的意思;溪山:指山水风景。表达了诗人因环境压迫而感到压抑的心情。 次句“郭外清游还送客”,是说在虎丘游览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通过写吴王夫差败亡的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为第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第一层“夫差霸业今何在”一句,诗人以问句起笔,点明题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亡国之君的无限痛惜和惋惜之情。 第二层“香径琴台鹿自游”一句,从反面来进一步烘托历史兴衰、英雄成败的沧桑之感。这里,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用“香”、“琴”等词来形容自然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