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注释】 死心和尚:即慧能,禅宗六祖。一日弃诸生披剃,指慧能于五祖处被拒,遂离开五祖,前往南方弘法。 染蓝为坏色:指佛教徒用蓝色染料涂饰袈裟,表示不染世俗之念。 裁巾作僧帽:指僧人戴的帽子。 我狂正未醒:指慧能当时仍然狂放,对佛家道理还没有完全领悟。 汝魔初然觉:指慧能对佛法有了初步的觉悟。 【赏析】 此诗是慧能为死心和尚所写的赠别诗。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死心和尚,即慧能
【注释】 死心和尚:指唐代高僧惠能,为禅宗六祖。诸生:学生。披剃:受戒,成为和尚。袁中夫:即袁宏道(1568-1610),字叔文,号石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旅行家等。 依然旧面孔:形容人没有变化,依旧如旧。 【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死心和尚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死心和尚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首句“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意为死心和尚一旦放下世俗纷扰,毅然决然地出家了
注释:风竿,即竹竿,因为风力强劲而显得弯曲不直,所以称它为风竿。不满尺,意思是竹子的粗细不足一尺。已饶千丈势,意思是已经形成了千丈高的气势。高僧,指寺庙里的僧人。礼诵余,意思是在诵读经文时,风竹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荡。味此萧萧趣,意思是品味这种风吹过竹叶发出的萧瑟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风竹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描绘出了竹子随风摇曳的优美画面。首句“风竿不满尺,已饶千丈势”
诗句原文: 鱼艇宿檐前,酒旗飘屋后。 译文: 渔船停靠在屋檐前,酒旗在屋后飘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民的生活情趣。诗中的“鱼艇”和“酒旗”是诗人眼中的美景,它们不仅代表了渔民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简单而充实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死心和尚:即慧能。一斩一齐落:指剃发受戒。豪性:豪壮之气。与颠毛,一意为“豪”,另一意为“秃”。铜刀削:指剃发之刀。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前两句写死心和尚弃俗出家,后两句表达自己对这位高僧的崇敬之情和送别之意。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句中的“披”字,应作“剃”解释,意思是说死心和尚一旦决定离开俗家,就脱掉头发开始出家了。“书此赠”,即写在这首诗里送给他。 “独有爱山心
【注释】 死心和尚:僧名,姓王,号死心,北宋杭州僧人。弃诸生:指放弃做官。披剃:剃发为僧。袖中五色豪:指笔、墨、纸、砚四宝。落纸文光烨:指书法遒劲有力。梦莫来:不要在梦中来找我。注贝叶:指把佛经写在贝叶上,供人抄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死心和尚的一首偈语。诗中用笔、墨、纸、砚四宝,以“袖中五色豪”喻之,又用“落纸文光烨”形容其书艺高超,字字有神。而“梦里莫来人”,则暗示他出家当了和尚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注释:死心和尚在一日之间抛弃了世俗的身份(出家),并开始修行。他书写这首诗来赠给我。 选佛场大开,这回应得俊。 注释:我选择的这个地方佛法非常盛行,而您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回答得非常出色。 宝华最高处,历历题姓名。 注释:在最高的宝华塔上,清晰地写下了我的名字
【译文】: 天驱赤白丸,递给我东西奔。 无履亦无足,往来何频繁? 坐令六合内,换寒暄。 投身冰火聚,谁能自腾骞? 我生阅新春,已历四十番。 阑入朱紫丛,驽马随鹏鹍。 寒热穿骨髓,忧畏攻心魂。 有似鱼入网,又类雉居樊。 今晨雪云重,昏昏朝楗门。 结跏拥败衲,真称僵卧袁。 径滑呵道绝,密室谁晤言。 冻雀扑纸窗,饥鼠窥残樽。 呼酒聊取适,苦乐未须论。 注释: 1. 天驱赤白丸,递给我东西奔
诗句释义: 赝鼎浪夸孔铸,伛巫也学舜趋。 土人休笑桃梗,郁垒不共神荼。 注释解释: - 赝鼎浪夸孔铸:指伪造的鼎器炫耀着孔子的铸造技艺。 - 伛巫也学舜趋:指模仿舜帝的样子,弯曲身体行走。 - 土人休笑桃梗:指当地人不要嘲笑桃花树枝。 - 郁垒不共神荼:指郁垒和神荼不会与鬼怪一起分享食物。 赏析: 袁宗道的《六言》是一首明末的诗,全诗通过赞美孔子和描绘舜帝的形象来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抓住关键词,再结合选项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进行比较、判断,最后作出结论。此题中,题干要求是“逐句释义”,即对全诗的每句话进行解读;“赏析”,即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 “题唐元徵乃兄渔唱晚晴册”意思是《晚晴册》是唐元徵的侄子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