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赋
【注释】 1. 丹涯:指丹霞山,在今广东韶关东北。企仰:仰望。渴生尘:形容对贤人高士的景仰之情,如同渴望得到尘埃那样迫切。 2. 小春: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梅花信:指梅花的书信,即寄梅诗。 3. 美人:此处指毛旸谷。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向毛旸谷寄送梅花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崇敬之情。 首句“天地斯文气味真”,意思是天地之间有学问、有才学的人的气息是真实存在的
注释:少年别骄傲自大,我也曾从做少年时开始。失误了方向就向前,现在望着大海叹息流连。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劝勉年轻人不要过于自信,不要因为自己年少而轻狂。同时,也告诫年轻人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失误,避免重犯错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注释】 破:破碎,指月光透过云层。 弄影:映入水中或地上的影子。 窼:篱笆。 楼台:高楼和楼阁。半插:一半露出。 青霄外:指高空。 摇落:飘落。飞:随风飘荡。桥:指桥下流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云破月来花弄影,夜深风软鹤归窼”是一幅天然画卷。云破月来,天光云影共染春色;花弄影,水光月色相辉映;夜深人静,只有轻风细吹,鹤儿归巢;楼台高耸,在青霄中矗立
【注释】 夜有感:夜晚的感怀。寒蛩:指蟋蟀,这里指秋虫。 无限闹空街:指蟋蟀叫声不绝于耳。唤起离人枕上怀:蟋蟀声唤醒了离人的梦,使他想起了别离的痛苦。 到此方知离别苦:指诗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才知道离别的痛苦。 玉人:美女,这里指妻子。泪香腮:眼泪沾湿了腮颊,像香气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诗作。首句写秋天的蟋蟀叫声,以“寒蛩”点明季节和环境气氛;次句写在蟋蟀声中,诗人由梦中醒来
【注释】 几遍:多次。龙门:指科举考试,比喻科举考试的考场。点额:考中进士。坐书台:坐在书桌前读书。蟾宫:月宫,指代科举及第后的官职。时人:当时的人。 【译文】 几次到考场去应试,每次都是点额而返,依然坐在书房里读书。 有一条路可以达到月亮宫阙,最终会到达那里,不能让当时的人们嘲笑我才能不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加科举考试后所写的,表达了他对自己前途的坚定信心
【注释】 斯渡:这里指渡口。张家湾: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康王庙:康王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庙宇,祠堂。彩霞:云和霞光。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汪元量,他于1341年到过元朝统治下的南方地区。诗中描写的是作者经过张家湾时所见到的景象,描绘了渡口的景色,并表达了自己对宋朝灭亡的悲痛之情。 首句“斯渡名高景亦佳”,诗人首先描述了渡口的名字,以及由此而来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春色祠前草满坡" -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时,祠前的草地上生长着茂盛的草。 2. "青天不老夜如何"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不变之物的感慨。在这句中,“青天”代表天空,而“不老”意味着永恒或不变。整句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以及某些事物(如天空)始终保持其美丽和不变。 3. "拍天大浪银山立" -
注释: 秋夜有怀 妆台人去月茫茫,默坐无聊已断肠。 惟有寒蛩知此苦,终霄助予叹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秋夜怀人的诗。首二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三、四两句则通过“寒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此题要求赏析“半溪移棹动天云,望里楼台已断魂。当日临流腾战马,至今谁为□□□。”这三句诗,这两句是写景,第一句是说舟行半溪,水波荡漾,船儿轻轻移动,惊动了天空中缭绕的云彩;第二句写诗人在望眼欲穿之中看到了远方的城楼,而心中却感到无比的凄迷和伤感。第三句写当年自己曾骑战马驰骋于城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送别黄君出上流”是说朋友要远去。“山前遥望意难休”是说友人离开时,诗人依依不舍地站在高处向山下望去,不忍离去。“百年共订男人约,总把纲常两担收”是说两人在年轻时就立下了生死相依的誓言(百年之约),如今却要分离了。“纲常”指纲和常,泛指纲纪伦理。“两担收”意为承担起两个人的责任和重担。 【答案】 ①首句交代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②第二句点明送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