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注释】 白下:今南京市一带。张太学幼于:指张籍,字文昌,洛阳人。曾于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官至常州刺史。幼年时与作者相识。 淮南一别不相闻:淮南即今安徽寿县,作者与张籍曾于此地分别。不相闻,意谓彼此已久未通信。 茂苑:汉时称广陵郡治所在,即今天的扬州城,这里泛指江南地区。深栖最忆君:作者在江南地区隐居时,常常怀念张籍。 龙卧剑池藏紫气:据《晋书·郭璞传》载,晋王导居中书省时,有紫气自剑池上升
【注释】 将发金陵逢卢部掾达成饮别 将:即将。 金陵:今南京市,古时又称建康、建业。 卢部掾:指卢谌(字子谅)。 湛之:字士衡,东晋著名清谈家、诗人。 达:即张达。 成:字永长。 饮别:饮酒作别。 世情何必论炎凉,卮酒君能典鹔鹴(yīn) 世情:世间的人情事理。 论炎凉:议论世事的冷暖,喻人情世态。 卮酒:古代盛酒的器皿,此泛指美酒。 君:你。 典鹔鹴(báo):典当马具,以备急需。鹔鹴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要词语含义,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金陵客馆秋日写怀”是第一句。这一句交代了写作背景:在秋日的金陵客馆写下这首诗。“西风飒飒白云秋”,描绘出深秋天地苍凉、萧瑟的氛围。“病后飘零感敝裘”,点明自己因疾病而漂泊无依,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骑乍从燕市下
【注释】酬:答赠。朱子厚:名敦诗,江西南丰人。方永叔: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二公子:指王安石的长子王益之和次子王益柔。谢氏:指谢安、谢玄兄弟。谢氏多:谢家子弟众多。青云:喻官运亨通。桐柏:地名,在今河南确山县。卧烟萝:意指隐居于山林之中。华阳馆:汉张道陵所建,在四川奉节县东三十里。《三辅黄图》云:“道陵学道于长安东南松树下,后居此馆。”椷鲤:寄送书信的意思
【注释】 秋怀:秋日感怀之作。 荒斋:指作者的草堂,在四川眉山市象耳山下,因四周竹林茂盛而得名。 逋:隐居、遁入自然。 梦寐:指日日夜夜。 参大士:指拜见高僧。 一编:指《周易》。 潜夫:指《易》的隐晦难懂。 沈:指杜甫,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 侠:指李白。 独:独自。 去路:即前途。 烟霞:指山水风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成都草堂所作。首联写客居六年,故国山川,梦中都萦绕于心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所作的《七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风尘六载客京师,寥落丹岩桂树枝。 “风尘六载”表示在京城度过了六年的风尘仆仆。"客京师"意味着长期居住在繁华的城市中。“寥落丹岩桂树枝”描绘了孤独的景象,丹岩桂树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2. 七夕每逢长□□,双星何事怨将离? “七夕”即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
《爽台诗应教》 大江江畔是平台,犹有西山一片来。 爽气乍从千里至,白云曾傍五城开。 译文: 大江边的平台是一处美景,西边的山峰依然清晰可见。清新的空气仿佛从千里之外吹来,白云曾经环绕着五座城池缓缓飘动。人们推崇高雅的诗词为词苑增色,春天伴随着清歌和美酒让人陶醉。有幸追随诗人游赏雪景,侍臣中谁敢与之媲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江边平台的所见所感。首句“大江江畔是平台”设定了场景
【解析】 此诗为游齐云岩所作。“栖真十载梦天都”,诗人以梦喻志,表明自己对道教的虔诚和向往;“一入名山似玉壶”,写进入齐云岩后的感受,形容其如仙境般美丽迷人;“上帝宫庭双凤下”,描绘了一幅祥瑞之象;“群仙楼阁五龙趋”,描写了齐云岩上楼阁林立、云雾缭绕、仙气环绕之景;“流沙西去此身孤”,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答案】 译文:十年来隐居修行,梦见了天都城
【注释】 汝南:汝南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因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的虎臣而得“汝南”之名。分手:分别。凄其:悲伤。雁字:大雁南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慰:慰藉、宽解。岭峤:指山岭险峻的地方。太隐:即太白山,山势高峻。披褐赴幽期:披着粗布衣服去访友人。五载:五年。鬓已丝:形容头发花白,年老多病。飘泊风尘:四处漂泊,受尽风尘。道(dào):说。报君:报答君王。白驹诗
《初秋登迷楼》是明代李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远游他乡,与故人频频相邀的情景以及秋天的景象。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的倦客之苦 - 关山万里遥的孤寂:诗句“倦客关山万里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遥远关塞的孤寂感受。这里用“倦客”来形容诗人,暗示着他在外漂泊已久,内心充满了疲惫与无奈。 - 清尊频为故人招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