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金
注释:太守的清廉慈爱惠及百姓,新建的百雉楼在视野中一览无余。江上的气氛被化育为和平之气,恩威并济,任用东西。 赏析:诗中的“清廉慈惠性由衷”描绘了太守的高尚品质,他不仅自身清廉,还关心百姓福祉。而“百雉新修一望中”则形象地描绘了太守修建的百雉楼在视野中的壮丽景象。最后两句“江上风氛化和气,恩威相济任西东”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寓意着太守能够化解江上的风霜雨露,让百姓安居乐业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移居长春镇,又逢重九(重阳节)之时。全诗以“重九”为题,前六句是景语,后两句是情语。 首联点题,起笔突兀,一扫众山之尘。“无山无菊”与“亲旧东西”,两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承上启下,写“无山”而“无菊”,更显出作者对“亲旧东西”的思念之情。“念远牵”,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深情厚谊和怀念之情。 颈联写景抒情,将一幅画图比作一醉方休
注释:全家人一起乘着扁舟,无数的船只和我们的船一样充满了忧愁。 满眼都是战火和夕阳的余晖,去留两难,只能叹息鸥鸟在水波中飘荡。 赏析:本诗描绘了作者一家避乱途中的情景。诗人举家泛舟,与万舸为敌,愁绪满怀。满目烽烟,晚照映照,令人心忧不已。面对去留两难的境地,只能叹息鸥鸟在水面上漂泊。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
【注释】 点墨:指画,画画。乾:干。残山败水:指荒凉的山野和水流。太荒寒:太荒凉了。无怪:怪不得,因为。耐看:经得起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作。“点墨”是说用笔墨来作画。“无聊”是指心情不舒畅,闲得发慌。“笔易乾”是指画着画着,毛笔干了。“残山败水”是指山野荒废,江河淤塞,国势衰危,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太荒寒”是因为国亡家破而感到凄凉、冷清。“江南烽火连天黯”是指元军攻陷临安
【注释】南天:南方的天空。江云、江树:指江南一带的景色。琐凄迷:形容景色凄凉,令人伤感。何日春回去高岭:春天什么时候能到我家乡的高岭。 【赏析】 此诗写诗人作画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忍寒”二字,道出了作画时的艰难。第二句“雪满溪山归路梗”,描绘了一幅冰雪覆盖溪山,行人归途受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第三句“江云江树琐凄迷”,进一步描绘了江南一带的景色,给人一种凄清感伤的感觉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画梅花 2. 既无润笔又无诗,替写冰容三两枝。 3. 何日通灵能结实,庶乎止渴慰相思。 接下来是诗句的逐行解析: 1. 《画梅》 - 画梅花:描绘了一幅以梅花为主题的画作。 2. 既无润笔又无诗,替写冰容三两枝。 - 既无润笔又无诗:意味着在没有资金支持(润笔)和创作灵感(诗)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动手绘画。 - 替写冰容三两枝:指用笔墨绘制梅花
【注释】 师事:拜师,学习。朝云:指早晨的彩云。暮烟:指傍晚的薄雾。合:同。媸妍(chī yán):丑陋与美丽。他乡:外乡。养素:保养素性,不随波逐流。安分:守本分,不越界。造孽钱:作孽的钱,指卖画所得之钱。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作,诗人以“鹿庐体”作诗,借物抒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名利场中浮华世界的清醒认识。 前两句写自己与朝云暮霭的友情和志趣。“师事”、“同好”
【注释】 作鹿庐体:指作诗。“鹿庐”,典出《南史·隐逸传》,传说晋代山简在任武昌郡守时,因爱其山水之美,便在山上建一草庐,名为“鹿庐”,以居高卧闲。后遂用“鹿庐”称隐居之地。 徇友相规:谓朋友间互相规劝。 刊笔格:指写作的体裁或风格。 卖画囊无造孽钱:意谓没有钱买颜料去画画。“造孽钱”,指用于买颜料的钱。 此心有似江潮白:意思是说,我的心情像江水一样洁白。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自题其画
【注释】 1. 卖画:指以绘画为生。囊:袋子。造孽钱:指施舍穷人的钱。浮家泛宅:漂泊不定,到处流浪。赖周旋:靠应酬。2. 平生:一生。食嗟来食:吃别人的施舍饭。种砚田:比喻勤劳耕作。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卖画囊无造孽钱,”写诗人没有钱购买画具、颜料等,只能靠出卖自己的画作谋生,生活十分艰难。次句“浮家泛宅赖周旋。”写诗人为了生存,四处漂泊,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注释分析诗句内容,最后结合内容赏析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 【答案】 ①觅:寻找;润笔:指请人代写文章或书画等。②东亭: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东南。③东台:地名,在今江苏兴化县南,这里泛指官场。④丹青:指绘画。⑤非分财:不是自己的本分所得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