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千骑登坛乍有须,横经学剑术非疏。” - “千骑”指众多的士兵;“登坛”通常指的是举行祭祀或仪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登上讲台;“乍有须”意味着突然有了某种需要或者要求;“横经学剑术”可能是指在学术上纵横捭阖、文武双全;“非疏”表示不疏离。整句诗的意思是:众多的士兵突然有了某种需要或要求,他们纵横捭阖地学习武术,文武兼备。 第二句:“天人城北瞻殊表,烽火关西奏捷书
【注释】 庆方伯:这里指苏轼的从弟、时任常州知州的苏辙。 出尊甫:即“出公”,出自《汉书·王吉传》,意谓为父辈效力。 尹文端公: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游摄山图: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十一月自黄州迁汝州团练副使,十二月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曾游摄山,作《摄山栖霞寺碑铭》。 次卷中韵四首: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同游摄山之后,苏轼又作诗以记
【注释】: 庚申年冬,我与同人在一榭园聚会已十年了。今天偶然请到吴山尊学士为《题册》作诗,想起旧游,便赋两首七律。就借用唐代刺史陶山的韵,并寄给当时的人。 时已巳年七月五日,其二 林亭临水又依岩,尚惜风光不越凡。(“惜”字下有“也”) 揽辔久贻名士诮(qiào),回舟合署散人衔(xián)。(揽辔:指握持车辖。名士:指名闻之士。诮:责备。) 看君雏凤游三岛,老我雕虫枕一函。 拟向元龙床下卧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思想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本题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十年陈迹散如云,高燕鲈乡忆夜分。 井上已投佳客辖,座中思接令公熏。 龙韬说剑惭初祖,虎阜栖神近故君。 重到山塘旧游处,几人惆怅话斜曛。 注释:①“龙韬”指《唐鉴》一书。②“令公”指范仲淹
盈尺银鳞入馔奇,故乡风物镇相思。 来从江海交流处,去趁年光最好时。 细腻不嫌多骨鲠,清华端不借膏脂。 虚传八月还重出,郭璞神仙却未知。 诗句逐句释义与翻译: 1. “盈尺银鳞入馔奇”: - “盈尺银鳞”形容鱼的鳞片像银子一样闪亮,尺寸约一尺(大约30厘米),意味着鱼的尺寸较大。 - “入馔”即被用于烹饪,此处强调的是鱼作为食材的珍贵程度。 - “奇”表示异常、不寻常
天津令任同年,招饮并柬胡同年观察 酒波潋艳蜡烟斜,香案仙曹叶令衙。 清梦再寻蓬岛路,黑头同插杏林花。 皇州麦润随车雨,天路风回过客槎。 犹对笙歌忆云水,六年痼疾在烟霞。 注释: 酒波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面的光彩晶莹透亮。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湛湛(zhàn zhàn):深水貌;深广貌。 烛火摇曳:蜡烛的光焰随风摆动,指室内光线昏暗。 仙曹:指官府。 蓬岛路:蓬莱山的路
【诗词原文】 夕阳初展墨云收,喜见新苗绿满畴。 薄宦心情闲似客,浓春风景澹于秋。 永和会溯重三节,屯氏河馀九派流。 草草行厨成雅集,幸逢李郭共移舟。 【注释】 1. 夕阳: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2. 墨云:天空中乌云的颜色,这里指日落时分的天空。 3. 新苗:刚长出的嫩苗。 4. 薄宦:官位低微。 5. 李郭:指唐代诗人李贺和李商隐,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6. 屯氏河:指黄河的一条支流
【注释】: 1. 汉水: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南部,流经湖北省和河南省。 2. 麾(huī)戈:指指挥作战的旗帜。 3. 班生:班超(?—32年),字仲升,东汉著名将领。公元74年,班超随大将军窦宪征伐北匈奴,被封为西域校尉,后因功封定远侯。 4. 国士:指有才能而未被重用的人士。 5. 运筹:指筹划谋略或军事指挥。 6. 书生:指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文职官员。 7. 冠加鹖尾:指戴鹖鸟羽做成的帽子
季春上浣得雨偕汪刺史 张州佐 泛舟次韵 其二 解释: 深源轻出愧虚名,纡郁澄清揽辔情。 捧檄有人同小谪,扶犁感我欲归耕。 千家桂玉愁才减,一梦莼鲈去未成。 差喜随车三日雨,行春村落有歌声。 注释: 1. "深源":指诗人自己。“轻出”表示低调地走出家门,这里指隐居。“愧虚名”意为感到自己空有虚名,无法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 2. “纡郁”:形容内心的郁闷和不满。“澄清”表示清晰明了,这里指政治清明
【诗句】 深源再出愧虚名,揽辔何曾狱市平。 自分图书老空谷,敢夸霄汉有门生。 襟期共领西山爽,心迹都方潞水清。 差喜计台添韵事,琼林陪宴补春明。 【译文】 深源再次出仕感到惭愧没有真才实学,执掌朝政从未让狱中之人平反昭雪。 自知一生都在书海之中,不敢自夸能飞入天宫为皇帝出谋划策。 胸怀志向与同僚共享山野之清风,心迹高洁与友人相约在潞水的清流旁。 庆幸的是,计划台增加了吟咏的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