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注释: 策策:落叶声。 空山雨过:指秋天的雨后,山林空寂。 解会:理解领会。 只道:只说。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野景色。诗人独坐酒桌前,听着秋风萧瑟的声音,看着落叶纷飞,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孤独。他独自掩上门扉,躲避世俗的繁华和喧嚣。在雨后的空山里,斜晖映照在树叶上,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然而,他的内心却无法理解这种宁静的美,反而觉得只有先生才会这样避世隐居,远离尘世的喧嚣
姚惜抱先生使程日记为袁伯夔题 十篇策问绝深闳,记里闲吟涉笔成。 惭愧年时踏陈迹,惯曾暑潦戴星行。 注释: 姚惜抱先生让程日记为袁伯夔题诗。 十篇策问(策问)非常深刻宏大,记里闲吟(闲暇中吟咏)涉笔成(随笔即兴写成)。 惭愧当年踩在陈迹上(惭愧的是当年踩在了前辈的足迹上),常在炎热的夏季带着雨珠赶路(习惯于在酷热的夏日顶着雨水赶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袁伯夔的一种赞美,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注释】 任瑾存:任士林(1728—1804),字子木,号东园,江南苏州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为文渊阁大学士。有《东园集》。 景泰七年: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1450—1456在位)。 抱持:保持。 兵燹:指战乱。 清诗美政:清正廉洁的诗歌和美好的政治。 三纲:指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丝纶:皇帝的命令,此处指诏书
注释: 王石谷:指明代画家王世贞,字元美。他是“后七家”之一,也是“画学吴门”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沈周并称为“明四家”。 实笈三编:实为实斋集,是王世贞的诗文集,共三册,所以又称《三编》。 蒲生:蒲生姓,字子寿,号东篱,明代画家。 雅得之:即王世贞得之于蒲氏之子寿。 为题:即王世贞为蒲氏之子寿的作品作题。 二绝:这里指王世贞为蒲氏之子寿的山水巨幅作品写的两首诗。 弓玉:指弓和玉两种宝物
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是关于一位古代文人的生平和成就。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衡湘一脉起曾吴: - 衡湘:指湖南(衡阳)和湘潭一带,这两个地名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 一脉:指传承或流派。 - 起曾吴:指的是这位文人从曾、吴两派中继承并发扬光大。 2. 私淑衰时尚有徒: - 私淑:指私下学习,不公开露面,但内心却受到启发和教育。 - 衰世:意指乱世
任瑾存以其远祖景泰七年诰轴属题盖其先德抱持于兵燹间仅存者,立祠祭社迭馨香。 释义:任瑾存用他祖先景泰七年的诰轴作为纪念品,以此来纪念和表彰他们的先祖。他们把这种荣誉和尊严带到了他们的祠堂里,使得祠堂充满了香气。 诰轴能存五百霜。 释义:这种诰轴能够保存下来,经过了五百年的风霜。 褒德由来兼教孝,故家旷代踵循良。 释义:这种褒扬美德的做法,源于古代的教育制度,因此家族中的人都会遵循这样的传统
注释: - 礼书旧馆并沧桑:指的是作者曾在礼书中提到的旧馆,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沧桑。 - 雪屋丹铅故未央:在雪白的屋子里,作者仍然在书写,但似乎没有完成的意思。 - 自拥百城忘户外:作者仿佛自己拥有了一座城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 纷纷燕蝠廿三霜:燕子和蝙蝠在秋天的霜降时节飞来飞翔,象征着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雪夜校书时所作
诗句释义: - 负雪凌霜不记年: 背负着积雪,顶着风霜,却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即使历经艰难,依然坚韧不拔。 - 多心多节自来坚: 内心丰富,意志坚定,自有其坚强的内在品质。这里强调了诗人的品格和精神风貌。 - 青青柯叶常如旧: 青翠的松柏叶虽然四季常新,但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绿色,比喻人或事物虽历经风雨,但始终保持着本质不变。 - 阅遍人间海变田: 经历了无数的变迁
这首诗是吴讷斋为罗稷臣画梅而作,描绘了梅花傲雪凌霜的坚韧品格。 “颉颃曾薛使重瀛”,颉颃是鸟飞翔的样子,这里指梅花凌空直上的景象。薛使是指薛仁贵,他平定南诏有功,被封为云南都督。重瀛指的是大海,比喻广阔无垠的疆域。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勇敢向上的精神。 “好学深思有荐评”,好学和深思都是形容人的品质,推荐和评价则表示赞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认为它有着崇高的品质,值得人们去学习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唐人的诗意画册,诗中的画面与诗意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首先来看第一句“诗中画作画中诗”。这是对整幅画的概括性描述,意指画面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而画中的诗意又反过来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画面与诗歌之间形成了完美的互动关系。 接下来是第二句“三昧唐贤圣得知”。这句诗是对画中内容的进一步解读。三昧,在佛教中是指达到了极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