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
注释: 壁立千仞:形容山势陡峭,高耸入云。 犹恐未免俗:还担心不能避免世俗的偏见。 胸包九流:指胸怀广阔,包容各种流派。 而后可谈经:只有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谈论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之洞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学问和修养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经典著作,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谈论经典著作时,不致于被世俗的偏见所左右
这首诗是一首贺寿的诗,其结构严谨,意境高远。以下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与观音同日生,普被大千甘露」 - 「观音」通常指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化身,象征着善良、和平与智慧。在许多文化中,观音被视为救苦救难的神祇。 - 「同日生」可能指的是与观音在同一天出生,或者是指两人有相似的出生背景或经历,这里强调的是他们的相似性。 - 「大千甘露」,意指无边无际的甘露
【注解】 双四:指“四书”、“五经”等,即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十三元:指明代的赋税制度,每亩田税银三钱,合为“十三元”。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中通过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高心夔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说:“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意思是说,你一生所读的书(双四),比我们这些人都多得多;而你的田地(十三元)也比我们都要大得多。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读书与耕地作了对比
玉界琼田三万顷; 泥金神箓五千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寓意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玉界琼田”象征着纯净美好的世界,而“泥金神箓”则代表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两者的结合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代子挽张之洞联”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句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共四句:文襄若比左文襄,汉宋兼治,更有鳌头廷对策;年伯今称太年伯,斗山在望,来观马鬣圣人封。前两句是说:文襄王如果与左丞相比起来,他治理国家,汉唐兼顾,更有当年他在朝廷上应对策问的情景。第三句是说:现在人们也称他为老丞相
【注释】 亡国:国亡。开济:辅助君主,治理国家,这里指为官执政。老臣:年老的大臣。心:指忠君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明朝大臣徐光启的七言律诗。诗人在诗中对徐光启一生忠于朝廷、关心民生的政治生涯作了高度赞扬。“数点梅花亡国泪”和“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话是全诗的精粹,表达了作者对徐光启这位忠诚耿直的爱国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译文】 文襄定胜左文襄,汉宋兼通,更有鳌头廷试策; 年伯今成太年伯,斗山在望,来看马鬣圣人封。 【注释】 文襄:指张之洞。 定胜:胜过。 左文襄:指左宗棠。 汉宋兼通:指左宗棠学问博大精深,既懂得汉族文化,又精通宋代学术。 鳌头: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廷试: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年伯:年长者。 斗山:指斗南山,即庐山。 圣人封:指被封为圣人。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用来哀悼左宗棠逝世
【译文】 汉时月色映照古城一角,词人每年春天都来探访梅花。夜深时环佩声消失,料定胡沙天北的梅花已瘦损。又过了十载,我又重游楚天碧绿的古台,感叹岁月的变迁。 南国景色,远山静寂。比雪苑、兔园更近锋镝之地,故城遗址依稀可见。有时幽禽停在苔石上,休要以为长沙地小,长乐宫内钟声仍可让人怀念。 这冷淡的踪迹,几人能够找到? 【注释】 1. 暗香:指《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在花园相会
水龙吟·题岳云闻笛图 岳云远到南横,尚书旧第风筝碎。人生逝水,几家诗社,又兴吟事。西蜀才人,少年潘鬓,暗惊铅泪。笑诗翁充老,龙钟自喜,浑不管,陈抟睡。今日法源春醉。问归魂,可留琼佩。再传弟子,比康南海,更加憔悴。来往燕台,驴背驮诗,遗篇不坠。恨虞渊日薄,黄公垆畔,更无题字。 注释: 岳云:指南宋岳飞的部将岳云。南横:地名,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一带。尚书旧第:指岳飞曾经居住过的尚书府旧址。风筝碎
【注释】 琐窗寒:词牌名,双调六十九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锁窗寒:词牌名。 琐窗寒·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琐窗寒:词牌名。 锁窗寒·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锁窗寒:词牌名。 琐窗寒:词牌名。 琐窗寒·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琐窗寒:词牌名。 甲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