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达
【解析】 本诗写诗人在山林中,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心情愉悦,怡然自得。首联“野性非有期,兴发每孤往”,意思是:我的本性并非有始有终,每当兴致勃发时,我常常独自前往。“野性”指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有期”是比喻义,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与自然亲近、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永恒的;“兴发每孤往”意思是说诗人总是喜欢独自去欣赏自然的美好景色。第二联“晨曦众鸟鸣,晞发及林爽”,意思是说清晨阳光明媚,群鸟齐鸣
【注释】 ①巢梧:古地名,在今安徽寿县东北。仲先生:即巢仲先生,名凤宜。②帝乡:指天帝所居之地。③飘风:急风。④蔓草:蔓延生长的草。⑤贞士:有节操的人。⑥胥江:即浙江。⑦豹子:指被猎杀的野兽。⑧白石磷磷:白色的石头晶莹明亮。⑨野水差差:流水声。⑩言过孙武桥: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比喻言辞犀利。⑪壑谷一以闭:深沟阻隔。⑫送君从此辞:从此送别。⑬累:累积。⑭回头有馀悲:回头看时已经悲伤不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濯濯山头木,轧轧机中丝。 - 濯濯: 形容词,形容树木长得茂盛。 - 轧轧: 拟声词,形容机器运转的声音。 - 木: 指树木。 - 机中丝: 指机械中的丝线或齿轮等。 - 译文: 在山头生长的茂盛树木和机器中滚动的丝线。 - 赏析: 诗人用“濯濯”和“轧轧”两个词来形容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机械的运转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道以无用全,抱奇良可危。 - 道: 道路
寒夜偕伯未饮酒 人生值所适,飘如波上萍。 寓形天地间,何用贵独醒。 山川间良觌,类此参辰星。 秦生希世才,云翼息南溟。 惠念携手好,岁晚趋我庭。 夜中不成寐,值此寒雨零。 持杯聊复劝,一酌天地暝。 穆然见真性,何用耻罍瓶。 注释: - 寒夜偕伯未饮酒:在寒冷的夜晚和伯氏一起饮酒。 - 人生值所适:人生的价值在于适合自己的地方。 - 飘如波上萍:像浮萍一样随风漂泊。 - 寓形天地间,何用贵独醒
第一首 郎君住在湖水西面,妾家住在湖水东边。 今天我们相会在湖上采莼,怎能不让人不忍怨秋风? 译文: 郎君住在湖水的西边,妾家住在湖水的东边。 我们相会在湖上采莼菜,怎么能不让人怨恨这秋风呢? 注释: 湖水:指太湖。 西:方位词,西方。 采莼曲四首其一 君住钱塘江口西,妾居桐庐江口西,桐庐江口西复西,仍向桐庐江口西。 译文: 你住在钱塘江口的西边,我住在桐庐江口的西边。 桐庐江口再往西就是桐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渡”的正确写法。 【答案】 扁舟向何处?杳霭桥头路。旧时马缨花,化作吴侬树
同学缪书屏 君家事教养,诸子学军旅。 注释:你家中注重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 译文:你家中注重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习各种知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你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在古代社会,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成为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你重视孩子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第二句: 岂不背道驰,放任观听与。 注释:难道我们不背离正途而去,放任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译文
【注释】 迢遥:远。大堤:大江之堤,泛指江边。 秋水:秋天的水。一何深:多么深啊。 采莼:摘取水中的莼菜。 莫采丝:不要采摘长丝的莼菜。 牵郎心:牵引着男子的心。 【赏析】 《采莼曲》是乐府旧题下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游子深情的思念。全诗四句,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第一句:“迢遥大堤边”,描写了游子在江边的景色,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第二句:“秋水一何深。”这一句是说,秋水很深,波涛滚滚
注释: 采莼不盈筐,有叶无花实。 采摘的莼菜不多,有的只是嫩叶,没有果实。 着手便成滑,焉能似胶漆。 手上一接触就变成了滑腻的状态,怎么可能像胶和漆一样牢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湖边采摘莼菜的情景。首句“采莼不盈筐,有叶无花实”描述了采摘的莼菜不多,有的只是嫩叶,没有果实。这里的“不盈筐”指的是采摘的数量并不多,而“有叶无花实”则进一步强调了莼菜的特点。次句“着手便成滑
注释:湖上的莼菜和湖中的莲藕,相距并不远。 莼菜汤让人感到口甜,暂时忘却了莲心苦。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采莼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采莼人对莼菜的喜爱之情。诗中“湖莼暨湖藕”一句,巧妙地运用“及”字,将湖莼比作莲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而“莼羹令口甜,暂解莲心苦”则表达了莼菜汤的美味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喜悦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