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成毁,帝乡安可知。
飘风吹白杨,蔓草易成丝。
圣代有贞士,姓巢讳凤宜。
宦游事浙皖,望位匪云卑。
一朝陵谷迁,晚家胥江湄。
八年避要津,豹死愿留皮。
白石何磷磷,野水何差差。
言过孙武桥,怆恍难为辞。
壑谷一以闭,送君从此辞。
累旧作宾游,回头有馀悲。
知音难再逢,千载以为期。

【注释】

①巢梧:古地名,在今安徽寿县东北。仲先生:即巢仲先生,名凤宜。②帝乡:指天帝所居之地。③飘风:急风。④蔓草:蔓延生长的草。⑤贞士:有节操的人。⑥胥江:即浙江。⑦豹子:指被猎杀的野兽。⑧白石磷磷:白色的石头晶莹明亮。⑨野水差差:流水声。⑩言过孙武桥: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比喻言辞犀利。⑪壑谷一以闭:深沟阻隔。⑫送君从此辞:从此送别。⑬累:累积。⑭回头有馀悲:回头看时已经悲伤不已。⑮知音难再逢:知音很难再遇到知己。⑯千载以为期:千年之后仍然认为可以相约。⑰宾游:宾客之游,指交友。⑱回头:回顾。

【赏析】

此诗为巢仲先生墓志铭,作者借墓志铭的形式抒发了对巢仲先生的怀念之情。全诗共八十六字,可分为四层意思:一、写巢仲先生一生的遭遇和不幸;二、表达对先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哀伤;三、抒发对先生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崇敬;四、表达对先生不幸遭遇的哀悼和惋惜。

开头两句“万物有成毁,帝乡安可知”,是说世界上万物都有兴盛与衰败,而天帝所居的地方却无法得知。这一句既表达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又暗含了诗人对巢仲先生遭遇的感慨。

诗人描绘了巢仲先生一生的坎坷遭遇:“飘风吹白杨,蔓草易成丝。”这是说巢仲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就像那随风飘散的白杨树丛,被蔓草缠绕得难以挣脱一样。这一联既生动地刻画了巢仲先生悲惨的命运,又暗示了他高尚的品德。接下来诗人写道:“圣代有贞士,姓巢讳凤宜。”这是说在当今这个盛世里,有一个名叫巢仲先生的人,他的名字中有“凤”字,所以人们称他为“凤宜”。这一联进一步点明诗人为纪念的对象就是巢仲先生。

接下来的四句“宦游事浙皖,望位匪云卑。一朝陵谷迁,晚家胥江湄。”是说巢仲先生曾经在浙江、安徽一带宦游,但并未因此而得到显赫的地位。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巢仲先生晚年才定居于长江边。这四句既回顾了巢仲先生生前的仕途生涯,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一生坎坷命运的同情。

中间六句,“八年避要津,豹死愿留皮。”是说在这漫长的八年里,诗人曾避开了官场的要冲,就像一只受伤的豹子宁愿保留自己的皮毛,不愿轻易死去一样。这既是诗人对巢仲先生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巢仲先生的赞美。因为只有像豹子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接着诗人又写道:“白石何磷磷,野水何差差。”这是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白石还是野水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巢仲先生一生坎坷遭遇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的无奈和悲哀。最后两句“言过孙武桥,怆恍难为辞。”是说诗人在告别巢仲先生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咽无语。这是因为巢仲先生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结尾两句“壑谷一以闭,送君从此辞。”是说既然天帝所居的地方已经被深沟阻隔,那么从今往后我们只能在这里告别了。这意味着诗人与巢仲先生虽然分别已久,但心中的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巢仲先生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对巢仲先生不幸遭遇的哀悼和惋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