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 尽山河大地:意指一切。道却:了却,悟透。 普使有情无情:普遍让有心的与无心的人,都能领悟。 同向句下明宗:一同领会到这一句话的真谛和意义。 【赏析】 这首偈颂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对“佛性本有”这一命题所作的进一步阐释。诗中说:“尽山河大地,只作一句道却。”意思是说,宇宙天地万物,只有这一句话才能概括;“普使有情无情,同向句下明宗。”意思是说,不管是有心的还是有情欲的
释义:不必低头,思考是困难的。万物都有定价,货币足值。 注释:偈颂一百四十二首,是佛教禅宗公案的记录。其五十八,是其中之一。偈颂是一种佛家语,即佛经中的韵文,用以诵读佛经、唱念佛号等。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必过于纠结于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因为一切都是有规则和定数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而货币的价值也是明确的。这里的“物”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钱”指的是货币。所以
【注释】 九旬(sān chén)过半:九十天过去了一半。 成公案:即成佛的因缘果报,指成佛的事迹。 明眼衲僧(nà shàng):慧眼通达、心地清净的僧人。 打叠:收拾。 浑仑吞:大食(古代西域一国,今新疆和中亚一带)。 打鼓普请诸人看:用鼓声招呼所有僧人来看。 睦州担板:即《拍合掌》中的“睦州”一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文,赞颂成佛的因缘果报,赞颂成佛的事迹,赞颂出家人的禅定功夫
【注释】偈颂:佛家用语,梵语的音译,即佛经中的偶颂。一百四十二首:唐代高僧道一(696~751)所撰,共一百四十二首。其内容多是佛教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拶(zá):用绳捆束或用手推压。 力尽神疲:力量耗尽,精神疲倦。 正好着力:指精力充沛,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时间与生命意义的诗。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一年和未来一日的时间长度,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
注释: 用东山暗号,虎头戴角出荒草。 “东山”是佛教的地名,指佛教圣地东土世界。这里的“暗号”可能指的是某种暗示或标志。在这首诗中,“东山暗号”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信号或标识,用于表示某个人或事物的身份或特点。 唱少林一曲,六六不成三十六。 “少林”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强调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这里的“一曲”可能是指一首曲子,或者是一段修行的经文
注释: 1. 善行无辙迹:善行没有留下痕迹。 2. 善系无绳缚:善行不受到束缚。 3. 二大老突出本分钳锤:二个伟大的和尚凸显出他们的本分和毅力,就像锤子钳子一样,不需要多余的工具就能完成工作。 4. 不劳馀刃:不需要额外的工具。 5. 丛林后世:在丛林中传扬后世。 6. 追风捕影:追赶风和影子的人。 7. 要见古人:想要见到古代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讲述了善行无需刻意追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二真正举扬,人荒道绝。 —— 真正的佛法被人们所推崇,但是世间已经无人懂得佛法的真实意义,佛法的道路也被世人遗忘。 随家丰俭,尺短寸长。 —— 随着家庭的情况不同,人们的节俭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人节俭度日,有的人奢侈浪费。 衲僧门下有价数,没商量。 —— 在佛教中,禅定是修行的基础,但禅定的境界却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满城流水香。 —— 一夜之间
注释:这是一首偈颂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译文:千圣头上,星移斗换。八面绝遮拦,打鼓普请看。 赏析: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述时间的流转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要求,读懂诗作,把握其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文,全诗共四十二首。这是第一百四十二号。偈颂是一种佛教赞颂诗文,用以歌颂佛祖释迦牟尼和菩萨等。此篇为颂文之第一百四十二号。颂文以“日南长至”开首,点出时间,说明时节,表明时序。颂中主要叙述了释迦牟尼成道的故事,以及大乘佛教兴起的历史事实。在颂文中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二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 近见不如远闻,千闻不如一见。 西风一阵来,落叶两三片。 注释:这是一首佛教偈颂诗,主要表达的是“眼见不为真,耳听不为实,心证方为真”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唯一、坚密、尘中现、近见、远闻、西风、落叶”等关键词的运用,表达了佛教中的“眼见不为真,耳听不为实,心证方为真”的道理。其中,“唯一”指的是佛性,即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