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一遍两番新雨过,前村后村年已熟。 译文: 一次又一次的新雨过后,前后的村庄都已经成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喜悦和满足。诗中的“新雨过”指的是雨水过后,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而“前村后村年已熟”则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耕作,前后的村庄都收获了成熟的庄稼。这里的“蒲团上打坐”可能象征着诗人在田间劳作时,暂时放下手中的劳作,找一个地方静坐思考或休息
识得一,万事毕 上下四维无等匹。张公醉倒街头,元是李公吃酒,置之莫问。拽占波国与新罗国斗额,是何境界。举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 此偈颂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其内容涉及认识、修行、处世等方面,旨在引导人们领悟佛法真谛,达到内心平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识得一,万事毕”表达了禅宗的核心观念——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时
物理有代谢,时节不相饶。 西家君子道长,东家小人道消。 注释: 1. 物理有代谢:自然界万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2. 时节不相饶:时间不宽容任何人。 3. 西家君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4. 东家小人:比喻品德低下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感悟。他看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就像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生物之间相互竞争,争夺生存的空间。他看到了时间的无情和无情
【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十三:雪窦山的雪,寒冷得令人生寒。 悟道与未悟道之时,大智大慧如铁团,不妨北斗面南看。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前两句“雪窦雪寒,雪山雪寒”直接点题,写雪窦山的雪景。这里的“雪窦”指的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之一,而“雪山”则是另一座名山。雪窦山上的雪花,因为海拔高、气候冷等原因,显得格外洁白、纯净
【注释】: 适间:片刻之间。人人如白衣拜相,指僧众纷纷前来礼拜。人人如白衣拜相,意谓僧众皆像平民一样来拜会。 少间:稍顷,一会儿。个个如昼锦还乡,意谓僧众在法堂中欢聚,如同衣锦还乡的人。 【赏析】: 此首诗写寺院中的僧侣们欢聚一堂的热闹场面。首句以“适间从僧堂中来”起笔,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僧众们纷纷而来,犹如平民百姓拜见高官显贵一般。第二句“人人如白衣拜相”进一步描绘了这一热闹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天地与我同根”是说天地间万物与我一体。“竖四横三,横三竖四”意思是纵横交错的线条。“全无巴鼻,讨甚巴鼻”意思是没有一点偏颇,何必去计较偏颇呢?“阳气发时无硬地”意思是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地是没有障碍物阻挡的。诗人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顺应自然,顺其自然,无所追求,无所作为。
注释:贞女不穿嫁时的衣服,好孩子不要分父母的钱财。只像夏天九十天一样,切忌坐在屋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关于节俭生活的颂歌。诗人通过赞美贞女和好孩子的行为,表达了对勤俭持家的推崇。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注释:含珠的山峦在青翠中显得格外高峻,我曾进入仁皇梦中来到此地。 今天恩泽覆盖整个天下,无边的佛教圣地涌动着风雷。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偈颂诗。首句写佛珠林的高大雄伟,第二句写其入梦,第三句写其恩泽普渡天下,第四句写其影响深远。全诗以宏大的意境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庄严景象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偈颂,用白话文解释就是: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知道有,为什么被他们一把把定? 不把定,就打破重关,行摩竭令。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每句都以一个“也”字开头,表示肯定。一百四十二首:这是一首完整的偈颂,共有一百四十个“也”,每个“也”后面都有一个对应的句子。 其五十四:这是第五十四首偈颂。 从上到下:从最高的地方开始,一直向下延伸。 无不:没有例外。 知有:知道存在
【注释】: 默:寂静。了了:明白,清晰。金鸡:传说中的一种鸟,又名金鸡、金鸭,是佛的坐骑。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光明和温暖。衲僧:佛教徒自称。漏:佛教指人有烦恼。逗:遗漏,疏忽。 【赏析】: 这首偈颂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通过"默默"与"了了"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衲僧门下"的描述,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