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偈颂,佛教经文的一种文体。毗卢,即佛的名号。正印,指佛之真印。揭,揭示、揭示之意。仲尼,孔子,这里指孔子的学说和教义。日月,指孔子的教导如日月般光辉照耀。一字不著画,指没有一个字是刻意为之。八字无两丿,指八个字中没有一个是多余的笔画。 【赏析】这是一首颂赞孔子及其教义的文章。文章开头就点题,指出孔子与佛祖一样,都是以真理来教化世人,让人们在心灵上获得解脱。然后
诗句 1. “难难”:这四个字可能是重复的,表达一种强烈的困难或不易的感觉。 2. “几何般”:这个词汇可能是对前面描述困难的一个总结或比较,表示这些困难的程度如何。 3. “时节难”:指的是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困难,如人生的起伏、时代的变迁等。 4. “道路难”:比喻人生或修行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和挑战。 5. “贫穷布施难”:这里提到了贫穷的人在布施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是指物质条件的限制。 6.
【解析】 本首诗的关键词是“德山棒头短”。译文为: 天平,地平,河水、井水都满。 到临济寺口门狭窄,到德山寺路又太短。 铁蒺藜,黄金弹,你直下来吧,急着眼看。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颂赞德山法乳的偈子,用白话诠释就是: 天平,地平,河水、井水都满。到了临济寺口门狭窄,到了德山寺路又太短。铁蒺藜(jīli)黄金弹,你直下来吧,急着眼看。 此诗前两句说,天地间一切皆平,河满井也满,这是指当时天下太平
注释: 了了了,家近扶桑最先照。 了了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家近扶桑最先照,意思是家离太阳最近,所以最先被阳光照耀。 知知知,一双红杏换消梨。 知知知,形容人聪明伶俐。一双红杏换消梨,意思是用一对红杏换一棵消梨树。 莫莫莫,金鸡啄破琉璃壳。 莫莫莫,形容人胆小如鼠。金鸡啄破琉璃壳,意思是金鸡用嘴啄破了琉璃壳。 住住住,凤栖不在梧桐树。 住住住,形容人喜欢安静。凤栖不在梧桐树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七十五 注释: - 二千年前旧公案:指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两千年前已有此说,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 九十日夏过一半:形容时间的流逝,夏天有九十天,到一半意味着已过了一半时间。 - 雪窦道得十成,犹亏一半:雪窦山的佛学造诣很高(“十成”),但还有一半未尽,即尚有不足之处。 - 诸人全身担荷,未搆一半:众人都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但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十五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着。 达摩静坐9年不动弹,他不敢用眼睛去看世界。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 神光虔诚地向达摩行礼3次后,达摩却并未给他任何指示。 觑着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 达摩在彩石桥上看着,他看到神光手中的那根断掉的铁链子。 注释: 1. 达磨:指达摩,即菩提达摩(公元520-546),南北朝时南印度僧人,梁武帝时的使者,梁武帝请入金陵
说心说性,说玄说妙,雪窦者里是小家恶口。 学佛学法,学禅学道,诸人分上是鹘突布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对佛教的理解和实践。他通过“说心说性”来理解宇宙的本质,认为“雪窦者里是小家恶口”。雪窦山是禅宗的一个著名寺院,这里的修行者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然而,这位修行者并不满足于此,他进一步强调“学佛学法”,这意味着他不仅追求心灵上的提升,还追求实际的生活改变
【注释】 ①焦尾:即焦尾琴,相传为东汉蔡邕所制。 ②咬杀:指猛虎扑食。 ③号(háo):哭号。 ④拶(zā):压迫。 ⑤虚空:佛教语,指空无所有。 ⑥流水落花拦不住:指一切事物都难以阻挡。 【赏析】 这首偈颂,是一首充满佛理的诗偈,它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佛法无边的威力,歌颂了佛法无边的伟大精神。 “放出焦尾大虫,咬杀南山猛虎。”这是说,佛法无边,威力无穷。 “动地号悲风,白日无行路。”这是形容
这首诗的关键词有:重阳、西风、南山、天、地、烟浪。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首二句:“菊花开时是重阳,又言九日是重阳。” - 注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人们习惯在这个节日观赏菊花。 - 译文:当菊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庆祝的正是重阳节,而这个节日又特别称为九日节。 三、四句:“西风无帽落,西风索索。” - 注释
一遍两番新雨过,前村后村年已熟。 译文: 一次又一次的新雨过后,前后的村庄都已经成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喜悦和满足。诗中的“新雨过”指的是雨水过后,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而“前村后村年已熟”则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耕作,前后的村庄都收获了成熟的庄稼。这里的“蒲团上打坐”可能象征着诗人在田间劳作时,暂时放下手中的劳作,找一个地方静坐思考或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