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着。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
觑着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十五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着。
达摩静坐9年不动弹,他不敢用眼睛去看世界。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
神光虔诚地向达摩行礼3次后,达摩却并未给他任何指示。
觑着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
达摩在彩石桥上看着,他看到神光手中的那根断掉的铁链子。
注释:
- 达磨:指达摩,即菩提达摩(公元520-546),南北朝时南印度僧人,梁武帝时的使者,梁武帝请入金陵,住牛头山弘福寺译《楞伽经》,又为梁武帝授戒。后去嵩山少林寺传授禅法。
- 九年面壁:指达摩在牛头山弘福寺静坐九年。
- 不敢正眼觑着:不敢直视达摩。
- 神光:指慧可,俗姓周,河南洛阳人,南朝梁代禅宗二祖。据《续高僧传》载:一日,神光在洛阳街头看见一位老人手把草杖、目不斜视。神光觉得奇怪,上前问道:“施主是出家人吗?”老人回答说:“我不是出家人。”神光照他一眼,便问:“你的眼中为什么有火呀?”老人回答:“我看这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唯独你的眼睛不一样。”神光一听,就跪下磕头说:“我明白了!”从此,神光一心向佛,决心学佛成道,并到少林寺找达摩。
- 三拜:指慧可跪拜三次。
- 竟何曾踏著:达摩并没有给他任何指导。
- 觑着踏著:指达摩一直在看着慧可。
- 彩石渡头:指洛阳城西的龙门石窟。
- 陈年断贯索:指达摩手中拿着的那一根断了的铁索,传说这是当年达摩修行时所遗留下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看达摩,而神光却三次拜达摩后,达摩并未给他任何指导的情况。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两位禅师的不同境界。达磨虽然静心修行,但并未完全放下对世俗的执着;而神光则一心向佛,决心学佛成道。这首诗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心修行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修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