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 六祖(禅宗六祖,也称为慧能)无法传授佛法,那谁还说卞璧没有瑕疵? 达磨(禅宗六代祖师,又称为惠能),不认识我,却当面把我当作生铁制的荆棘。 碓(duì)捣、磨(móu)磨(磨)、风吹日炙,无位真人汗如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所作的一首偈颂,表达了对禅宗六祖达磨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达磨禅师的高超境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六祖不会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四十八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 注释:祖师没有来,曹溪路旁长满了荆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 注释:善财离开以后,楼阁的大门前草自然生长。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 注释:从地上直穿过去,更换了眼睛。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注释:想要进入大波浪中,必须得像弄潮者一样勇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祖师不在场时,曹溪路上的荆棘丛生。善财离开后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钟声才动鼓声催,看取如今是甚时。 闹浩浩中静悄悄,须臾小立是便宜。 注释: - 钟声才动鼓声催:指寺庙里敲钟和打鼓的声音相互呼应。 - 看取如今是甚时:观察现在是什么时刻。 - 闹浩浩中静悄悄:形容喧嚣中保持宁静。 - 须臾小立是便宜:一会儿静静地站立是一种福气。便宜,这里指好处、好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寺庙里的宁静景象,通过声音的对比和时间的把握
诗句释义: 1. 一法若有: 指佛教中的“一乘法”,即一种最直接、最究竟的修行方法。 2. 山河大地平沈: 指一切有形的物质,包括山川大地,都在佛法的威力下变得平等无差别。 3. 万法若无: 如果万物都不存在,那么所有的现象都无法显现。 4. 森罗万像显焕: 指万象森严,各种现象在佛法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 5. 旧岁今宵去,去去实不去: 指过去的一切已经消失,但它们并未真的离开这个世界。 6.
青天白日,闹市人多。 鸟道玄途,龙门客少。 目前机,顶门窍,一语不来,三十年后。 注释:青天白日,指的是晴朗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用来形容天气晴朗。闹市人多,指的是繁华的街道上人很多。鸟道玄途,指的是隐秘的小路或不易察觉的途径。龙门客少,指的是在龙门(古代地名)停留或旅行的人很少。目前机,指的是当前的机会或时机。顶门窍,指的是人的头顶。一语不来,指的是没有说出口的话。三十年后,指的是很长时间以后
【译文】 十字街口,大觉海, 随色顺声,家风落赖。 要什么西天模样,随处东倒西歪。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是佛教徒唱诵时念诵的诗,用韵文的形式表达佛理、法义或颂扬佛法功德等。 其四十六:这是一首佛教偈颂,描述了十字街口的大觉海景象,以及随色顺声的家风。 逐色随声:形容人们随着颜色和声音的引导行事。 家风落赖:形容家庭中没有规矩和约束,任由家人随意行为。 讨甚西天样子
【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偈颂,佛教用语,指唱诵佛经的韵文。偈,是佛经中的一种文体。 向下转去,谁不知有:向下转动,即下堕。谁不知,即“谁不见”。 向上转去,如十日并照:向上转动,即上升。十日并照,形容太阳光芒普照大地,没有黑暗之处。 【赏析】 此偈颂以“下”和“上”为话题,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下堕与上升两种人生境遇。 下句说:无论往哪儿下堕,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下堕,就是堕落
【注释】 云:指云彩。龙:指龙的云,即云中之雷。风:指风中的雷,即雷中之风。圣人: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作:发起,创立。睹:见到。槌(chuí):用杖击地,表示打击。鼓:以鼓为乐器,表示演奏。音声:指佛法的教义和仪轨。 【赏析】 这首诗是颂赞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佛法功德的诗。 首句“云从龙”比喻说,佛法如云,云随龙行,龙随云动,互相呼应,形成壮观。次句“风从虎”比喻说,佛法如风,风随虎行
【释义】:灯百盏,从一盏燃起。 有的地方放光,有的地方不发光。 问讯灯明的如来佛,惯于打坐般行。 【译文】:无数的灯光,开始于一盏点燃。 有的照亮大地,有的不照亮大地。 向灯明的如来佛问好,他习惯于打坐行走。 【赏析】:本诗是《大乘赞》中一首赞美佛的偈颂。 前两句“百灯千灯,从一灯起”。百盏灯,千盏灯,都是从一盏灯点燃开始的。这盏灯是一切的灯,它点燃了无数盏灯;它也是众生心中的明灯
炎炎普热,纷纷下雪。 百丈耳聋,黄檗吐舌。 注释:炎热的夏天,突然下起了大雪。百丈和尚耳聋,黄檗禅师却能清晰地听到。 赏析:这首诗是宋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三十七》中的第一句。诗中的“炎炎”形容夏天的酷热,而“纷纷”则描写下雪的场景,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凉爽感。百丈和尚因为耳聋,所以无法听到这些自然的变化,而黄檗禅师却能敏锐地感受到,这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修行境界。通过描绘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