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窳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张超然 - 闽粤无多路:闽(福建)粤(广东),古代中国南方的两个地方。"无多路"意味着两地相隔遥远,道路不多。 译文: 在闽南和广东之间没有多少可以通行的道路。 - 思君见面难:思君,思念你;见面难,想要见到你是困难的。 译文: 我思念你,相见的机会却非常难得。 - 高文朋辈重:高文,指高超的诗文;朋辈,朋友。重,重视
【注释】 屈翁山:即屈子山,在今湖北黄冈市。归,指归来。 滞边城:滞留在边疆的城池。 此日归来感慨增:这一整天回来之后,感慨之情更加深重了。 数冒严霜行万里:几次冒着严寒,走了万里路。 自叹河山不共凭:自己感叹山河不能与己共倚。 欲把离忧付流水:想把离别忧愁寄托给流水。 高楼同醉酒三升:在高楼喝酒直到醉倒三次。 【译文】 你我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书信往来却如一日之久。今日你归来,我心中感慨万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两年九月此经过(注释): - 两年:指过去的两年时间,可能是指作者在这两年间的某段经历。 - 九月:通常指秋季,这里可能是具体到某个秋天。 - 此经过:指作者经历了这段时间。 2. 极目苍茫感逝波(注释): - 极目:远望,形容视野开阔。 - 苍茫:形容景色辽阔而迷蒙。 - 逝波:流逝的水波,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秋望 数声离雁下寒汀,世事相看散野萍。 入水苦匏思共济,望秋蒲柳感先零。 忧心满似将圆月,旅鬓疏同避晓星。 独洁糈粻候槎影,美人空自隔沧溟。 注释: 数声离雁下寒汀:几声孤雁从寒冷的水边飞过。 世事相看散野萍: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像浮萍一样飘散。 入水苦匏思共济:像匏瓜一样进入水中,想到与朋友共同度过困难。 望秋蒲柳感先零:看着秋天的蒲柳,想起自己年老的先人。 忧心满似将圆月
【注释】 1.先秦遗篆:指秦朝时的篆书。先秦,指秦代以前。 2.想像:这里指凭想象。 3.深宫:这里指秦始皇陵。 4.生处:出生的出处。 5.清光:明亮的光线。 6.自应:自然地应和。 7.无相:没有相,即空相、无相。 8.白尽人间发:用尽了世间的头发。 9.全归一照中:全部都归入一道光芒中。 【赏析】 这首诗是咏颂秦始皇陵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巡陇西,北登长九门,过回中
冬草 三径经冬掩,飘零对汝时。 未充君子佩,徒结美人思。 世态看蓬转,孤心感鬓丝。 平生抱微尚,不与众芳期。 译文: 三亩园中的土地,经过冬天的覆盖,已经飘落了一片片叶子。它们随风飞舞,似乎在对着我诉说着什么。我虽然不能像君子那样佩戴它们,但我却因此而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 世间的人情冷暖如同秋日的草木,纷纷扬扬地落下,而我却只能独自感受这种孤独。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坚守
传书闻汝滞边城,此日归来感慨增。 数冒严霜行万里,独寻荒草拜诸陵。 相逢客舍难为泪,自叹河山不共凭。 欲把离忧付流水,高楼同醉酒三升
两年九月此经过,极目苍茫感逝波。 穷岛汉槎无限路,秋风禾黍自成歌。 忠臣泪带寒潮长,楚客悲逢落叶多。 欲寄相思凭去雁,故人归梦杳星河
陶窳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篆刻家,字甄夫,号楚江陶者。 陶窳生于1657年,卒于1719年,原籍湖南巴陵(今湖南岳阳),后居南京。他初随父至云南,父死后,携幼弟徒步六千里归楚。陶窳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但每一篇都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陶窳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篆刻家,字甄夫,号楚江陶者。 陶窳生于1657年,卒于1719年,原籍湖南巴陵(今湖南岳阳),后居南京。他初随父至云南,父死后,携幼弟徒步六千里归楚。陶窳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但每一篇都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