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珩
郭玉珩是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 郭玉珩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他生于元末,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下,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的身份被朝廷召见,但因病辞职未就。他的一生辗转于兵戈之间,经历了无数的流离失所。在郭玉珩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时事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郭玉珩的诗作风格多愁苦之词,反映了他对于战争残破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他在战乱时期所见所感,通过诗歌传达给后人
清代郭玉珩《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其一》释义
【注释】 1、儒生:古代的知识分子。 2、豺狼:指残暴的统治者。 3、星斗:比喻朝廷。 4、含悲:悲痛欲绝的样子。 5、凛凛:威武的样子。 6、皓月:明亮而洁白的月亮,这里指明亮的月色。 7、天清:天空晴朗。 【译文】 穿着轻裘缓带的儒生,万里从戎远征去征战。 哪里是豺狼能肆恶横行,只因星星点点的星光暂时回明。 血染战袍的将士搏杀于天地之间,甲胄中充满悲愤哀伤。 英魂何处所依
清代郭玉珩《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其二》释义
【注释】 苦:辛酸,悲痛。 凌烟阁:唐太宗为纪念开国功臣而建,绘其肖像于阁上,称为“凌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忠心耿耿、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忠臣的悼念之作。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首句“凄风苦月透刀瘢”,写这位老先生历尽艰险,身处逆境,仍坚持忠诚报国的壮举。这里用“凄风苦月”来形容他所处的困境,以及他面对困难时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万里长征竟未还”
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其二
凄风苦月透刀瘢,万里长征竟未还。 但使凌烟名不朽,忠魂到处是家山。
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其一
轻裘缓带一儒生,万里从戎事远征。 岂是豺狼能肆恶,只因星斗暂回明。 血袍搦战乾坤赤,甲马含悲草木平。 凛凛英魂何处所,一轮皓月照天清
郭玉珩
郭玉珩是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 郭玉珩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他生于元末,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下,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的身份被朝廷召见,但因病辞职未就。他的一生辗转于兵戈之间,经历了无数的流离失所。在郭玉珩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时事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郭玉珩的诗作风格多愁苦之词,反映了他对于战争残破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他在战乱时期所见所感,通过诗歌传达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