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乾
东宁十咏 春台广厦衔虚署,校艺监军职滥分。 无力椎牛频飨士,有时倒屣细论文。 平生拙处劳难补,异域愁来酒易醺。 筋力未衰官兴浅,函关西隔万重云。 注释: 1. 春台广厦衔虚署:春天的台上,宽敞的大厦里,挂着空荡荡的衙门印章。 2. 校艺监军职滥分:负责监督军队训练的艺术,官职分配得过于随意,没有明确的制度。 3. 无力椎牛频飨士:虽然我无力购买牛肉供士兵享用
【注】 怀:思念。 同海阔:与大海一样广阔。 无事得台高:没有事情时,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瓜忆安期枣,山驱太白鳌(táo):《列子·汤问》载,安期生者,古之仙人也,以枣为食;张果老者,古之仙者也,骑白鹿而游;太白山名,有神龟在山中。 鸿蒙归紫贝,腥秽涤红毛:鸿蒙是古代的对天地未分时的称呼,《庄子·逍遥游》云:“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天地未分之时。紫贝、红毛:古人认为天地未分前
诗句: 海岸沙如雪,渔灯夜若星。 译文: 海边的沙滩犹如白雪覆盖,夜晚渔船上点亮的灯火犹如繁星闪烁。 注释: 此句通过描绘海岸沙和渔灯,生动展现了台湾岛的宁静与美丽。 赏析: “海岸沙如雪”中的“如雪”用来形容沙滩洁白无瑕,比喻其细腻程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渔灯夜若星”则描绘了夜晚渔船上的灯光如同点点繁星,增加了画面的浪漫氛围。整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融为一体
【注释】 岛居多异籁:岛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大半是涛鸣:大部分是波涛声。 试向竹亭听:试着去竹林小亭子里听听。 全非松阁声:完全不是松树楼阁中的声音。 人传沧海啸:人们传说海中巨浪有如山岳一样发出呼啸声。 客讶不周倾:客人们对这声音表示惊异,认为天地间再无其他声音能与之相比。 消夏清谈倦:在炎热的夏日,来此避暑闲谈,感到疲倦。 如驱百万兵:好像驱赶了百万大军。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该种题型,需要我们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每一联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本题中,“折柳赠别”是首联,意思是:将士们挥舞着军旗,在风正时,依依惜别,离开家乡和亲人,去守卫万里云海中的岛屿。“牙旗”指军中旗帜,这里用“牙旗”代指军队;“长留”是永远留下。“铜柱”指东汉时马援在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所立的汉越石碑
野宿 秋云向暮总阴森,竹屋卑栖枳棘林。 风外叶鸣山鸟怪,雨中灯静寺钟沉。 瘴烟作祟香先到,积水生寒夜渐深。 耳目悲凉成底事,草虫还为发孤吟。 注释:秋天的云彩在黄昏时总是显得阴沉,竹子做的屋子只能低矮地栖息在荆棘丛生的地方。风吹过时,树叶发出的声音让山鸟感到奇怪;下雨时,寺庙里灯火熄灭,钟声沉沉地传来。瘴气使香气首先到达,积水让夜晚渐渐变得寒冷。耳朵和眼睛感受到的悲伤令人难以忍受
诗句解析和注释 1. 海上看朝日,山间尚晓钟。 - 海上看朝日:站在海边观看初升的太阳,形容视野广阔,心情开阔。 - 山间尚晓钟:在山区还能听到清晨的钟声,说明环境宁静。 2. 天开无际色,人在最高峰。 - 无际色:天空的颜色延伸到无限的远方,给人以无限遐想。 - 最高峰:比喻人生或事业达到了最高点,意味着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决心。 3. 紫阁催妆镜,咸池骇浴龙。 - 紫阁催妆镜
台湾八景 海门雄鹿耳,春色共潮来。 二月青郊外,千盘白雪堆。 线看沙欲断,射拟弩齐开。 独喜西归舶,争随落处回。 注释: 1. 海门雄鹿耳:指的是台湾海峡的海门天险,形似雄鹿的耳朵,是台湾的地理标志之一。 2. 春色共潮来:春天的景色与潮水一起到来,描绘了春天来临,海水涨潮的景象。 3. 二月青郊外:指二月时,春天的景色出现在郊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4. 千盘白雪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北去二千里 - 描述从大陆出发,向北行进两千里到达台湾的旅程。 2. 寒峰天外横 -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天边横亘的寒峰。 3. 长年绀雪在 - 指台湾常年降雪,雪花洁白如玉,晶莹剔透。 4. 半夜碧鸡鸣 - 夜深人静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鸡啼声,这是台湾特有的景象。 5. 翠共峨眉积 - 描述台湾山峦叠嶂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台湾风光的七绝。诗人通过描绘澎湖、孙楚城、刘郎江等景观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案】 ①“孤屿澎湖近”,点明地点,写诗人站在台湾岛上,遥望大陆,看到大陆上岛屿众多,澎湖岛离台湾岛很近。②“晴霞返照时”,写诗人远眺大陆上的景色。“晴霞”即晴朗的阳光,“返照”指日光反射在海面上,使海天一色。③“秋高移绛树”,“绛树”指丹枫,这里借代秋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