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山头小雨云如衣,山下白烟是□炊。永嘉上流无驿路,永嘉舟中宜赋诗。 宋褧的《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和内心感受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从温州到处州的途中所见的美景和所感所思。 “山头小雨云如衣”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飘落的小雨比作穿着衣裳的衣服,形象地描绘了雨丝细长、连绵不断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云如衣”也暗示了雨后的清新空气
【注释】: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歌词。六首:指《杨柳枝词》六首。通州:今四川达县。凤城:古称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组诗之一。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写离情别绪。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妙。 首句“夹道青青到凤城”,描绘了杨柳树在大道两侧生长,一直伸展到京城的景象。这句诗以“夹道”
杨柳枝 · 六首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金鞍晓拂枝头露,珠帽晴沾苑内尘。古来每见人悲树,如今却见树悲人。 注释:金色马鞍在早晨阳光下轻轻擦过柳树的枝条,露出晶莹的水珠。戴着珍珠帽子的人在晴天里,衣服上沾满了花园里的灰尘。自古以来,人们常常为树木悲伤,但如今却看到树木为人们感到悲伤。 译文:清晨,马儿在金鞍的装饰下轻轻掠过枝头,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而那些戴着珍珠帽的人在阳光下
注释:杨柳枝,即“杨柳枝词”,是一种乐府诗体,多写离别之情。 至元四年春:指作者至元四年春天时在通州道中所作。 齐化门东:京城北京的城门,位于今北京市宣武区地安门外大街。 醉别时:喝醉了酒分别时的情景。 主人折赠最高枝:主人把最高的柳树枝折下来赠送给我。 船开酒醒潞河远:船行到潞河时酒醒了,但潞河已经很远。 回头烟树漫参差:回首望去,只见一片模糊的烟树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至元四年春天
江南十月如春晖,不知北土霜霰霏。 揽屿亭前橙荐酒,瑶□岭上汗沾衣。 译文: 在江南的十月,阳光明媚如同春天的温暖,然而我并未料到北方的霜雪会如此纷飞。当我站在岛屿上的亭子前,品尝着橙子酒,感受着微风的吹拂;而在瑶砏山上,汗水已浸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本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场景描绘了作者在温州抵达处州途中所经历的自然美景和心情变化。首句“江南十月如春晖”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南北气候的差异
【注释】 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行船途中,观赏两岸山水美景的诗歌。 石如鹅卵水如玉,安溪戈□清有馀:石头象鹅蛋一样圆,水清澈得没有一点儿杂质。这里的“戈□”是地名,即现在的福建省安溪县。 我侬舟中多乐事,坐□看□□□□:在船上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可以坐着欣赏风景。“我侬”是方言词,意思是“我们”。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乘船游览时所见的景色,并抒发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竹枝歌四首送安庆教授朱仁卿 第一 淮河岸头春草生,淮河舟中客子行。 注释:春天的淮河岸边的草地上生长出新草,坐在船上的游子正在前行。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江上图景。淮河岸边,春草嫩绿,生机盎然;船中,游子独自行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二 春江花月棹歌声,吴侬伴我过清明。 注释:江面上,春色如画,花开如云
【注释】 竹枝歌六首:指《竹枝词》。六首,即《江南曲》、《采莲词》、《巫山高》、《古离别》、《乌夜啼》和《望江亭》。 抵:到达。 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温州至处州途中所作的一组竹枝词。 首二句,说这次出行距离京城有五千里之遥,路途上又遇到万山重重,道路崎岖不平。这是从旅途的艰险角度写离愁之苦的。“去”字,既指离开京都长安,也暗指作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边远的温州
注释:杨柳的鹅黄色映照着晓雾,长梢儿袅娜地舞弄着明媚的春天。等到浓阴满树的夏日来临,又不如春天月光下惹人怜爱。 赏析:此词写杨柳的早春景象。首句写柳色,“鹅黄”点出春意。二句写柳枝,“袅娜”写其形态。三句说柳的浓荫遮天蔽日,四句说柳叶翠绿,与春月争妍。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快
注释:玉泉山下,绿柳垂丝。曾看见先皇驻驾时,翠辇金舆在何处,烟雨中飘散着露珠的杨柳叶令人不胜悲伤。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六首之一。“六首”是泛称,实际上只有这一首。诗人通过描写柳树,表达了自己对先皇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