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寒食节扫墓回家后,在亲友家听到一些歌谣。 贵族们池塘养鱼鳖,佛经读得多不杀生。 那些恶少家奴,常来相负,还时常钩取鱼鳖,肆意烹煮。 注释: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人们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盘桓:逗留。南城:指南京城长安。俚歌:民间歌曲。十首:这里指十段歌谣。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已过半百,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对上层统治者的荒淫生活有所不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上虞山行晓霜 -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上虞山行走时,被露水覆盖的霜白景象。 译文: 在晨曦初露时,上虞山上的小路被一层薄霜所覆盖,没有留下人迹的痕迹。 2. 略彴凝霜晓不干 - 尽管霜白如雪,但山路依然保持着湿润和清新,没有冻结成冰。 译文: 虽然清晨的露水中带有薄薄的霜,但山路仍然保持着湿润,没有被冻住。 3. 竟无人迹白漫漫 - 整个上虞山显得异常宁静
【注释】: 嵊县道中:指诗人在嵊县(今浙江嵊州)的官道上行走。 径:小路,道路。 万壑:形容山势高低不平。 良田美树衬烟霞:形容美丽的田园和树木映衬着烟雾缭绕的彩霞。 膏腴:肥沃的土地。 别起家:指另立门户,建新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剡县(今浙江嵊县)的官道上行走的景象,通过描写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一径蜿蜒万壑遮”,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
【注释】 ①石溪驿:地名,在今浙江江山。伯循:作者的朋友张伯循,字仲宗。 ②金兰:比喻朋友。 ③风标:风度,气度。 ④铅山:县名,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 ⑤“驿骑”句:意思是说驿马飞驰而来,问驿夫那匹马是谁的坐骑,回答说是从铅山来的。 译文: 石溪驿等候我的朋友张伯循不来 自古以来元稹、白行简就像金兰好友一样,谁还说他们高傲不可攀 驿马飞驰而来询问那匹骏马是谁的坐骑,计算行程应该是在铅山。 赏析:
【注释】 寒食:即清明节。盘桓:悠闲地逗留。南城:指长安城南。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当时诗人任江州司马,时值寒食清明之期,诗人在南城亲友家中,听到他们谈论的俚歌俚曲,便写下了十首。这组诗歌以“俚歌”为题,意在表明诗人对俗乐的喜爱,但同时又透露出他对这种庸俗鄙俗的音乐的不满情绪。 首句写诗人到南城的亲戚朋友家去拜祭先人,顺便游览了名胜古迹。 颔联是说这些官僚子弟们整天游山玩水
《姑苏即事》 娃儿十五瘦腰肢,眼角红妆浅淡施。 闻道阿娘将典却,揭帘催唤买燕支。 注释: 1. 姑苏自王也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姑苏,即苏州,位于长江下游,是历史上的一座繁华城市。自王也豪雄,意指昔日此地的繁荣与强盛。藩屏东南,意为守护东南地区,显示其战略地位。一旦空,意味着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 2. 使家人是谁把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使家人,可能指的是被征召、俘虏的士兵或家人
【注释】 揭曼硕:唐代诗人,字伯玉,河南人。小仆邹福:仆人名。作诗诸名胜:指名山大川。皆有所赠:都有诗赠。 福也:即邹福,揭曼硕的小仆人。事人:侍奉人。甚不切:非常不够殷勤。学诗习字:学习做诗写字。欲自别:想要自成一家。 不似:不如。南邻守舍儿:指守门的小孩。轻裘肥马:轻裘指皮衣,肥指肥壮。通关节:打通关节,比喻钻营求取。 【赏析】 这首诗是写仆人邹福的。他从小受到主人的宠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对汴京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汴京深厚的感情。全诗以“早”起头,“早自石桥北度安济桥入史局”,点明了作诗的时间与地点;“直住诗人到白头”,表达了作诗者对汴京的热爱之情。 【答案】 四月晦日——阴历四月三十日(或初五) 早自石桥北度安济桥入史局——天还没亮,便骑马从石桥往北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歌手法,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据此分析概括其艺术手法、思想感情及作用等。 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来分析。此诗首联“山中父老感承宣”的意思是:山村的父老乡亲感激朝廷对承宣府的任命,颔联“五马高情亦自贤”的意思是
【注释】 上虞山行值雨 :在上虞(浙江绍兴县东南)的山中,遇上下雨。 马上口占:骑马时即兴吟咏。 翠光微:绿色的山光隐约可辨。 云浓:远处的云雾层叠缭绕。 稀:近处的云彩稀疏。 对景:对着山景。 漫思:随意思念。 高彦敬:唐朝人,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米元晖:宋朝人,曾作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是苏轼的好友。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上虞山多雾气,诗人遇雨登山,便有“山行值雨”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