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少年住京国,思亲不暂停”意思是少年在京城为国子生,想家却不能停步。“岂伊居庸翠,不及楚山青。”意思是难道只有那北京郊外的青山翠色才能比得上那楚地的群山青葱吗?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写送别时所感。诗人以景语起头,写送别时的情景和心情。“少年住京国,思亲不暂停”,意谓少年在京中读书,思念家乡亲人,但又不能停止不前;“岂伊居庸翠,不及楚山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这是答题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作答。 (1)“分宪后圃二咏”:指唐玄宗在苑中分授群臣职事时所作的《分宫曲》,此为其二。《分宫曲》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章,每章八句,分别写玄宗赐宴、赋诗、分官和送别。这首诗描写苑中秋天的景象。首联描写了苑中秋桃累累的景致;颔联写风来吹落苔径上的果实,果实的味道甘美如蜜
【注释】 宜都:古县名,在今湖北。内人:宫女。 书宜都内人传后 书:写诗,作文章。内人:宫廷中的女官或宫女,此处指宫中的女官。 痴绝庐陵不保身,忽从妇口议天伦。 庐陵:地名,在今江西吉安,诗人的家乡。保身:保持自身安全。天伦:天伦,即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鸾台凤阁须眉者,谁识当时有内人。 鸾台凤阁:传说中尧舜时代设置的宫殿。须眉:胡须和眉毛,代指男性。者:这。内人:宫中的女官或宫女。 赏析:
飞仙堂前深草青,葵花榴花红重轻。 飞仙堂:位于长安城北的一座道观(亦称庙)。 深草:茂密的草丛。 飞来:鸟儿从远方飞来。 弱枝动:风吹动树枝摇曳。 泓泓(hóng)残雨夕阳明:细雨蒙蒙,残阳似血,一片凄迷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幽静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以“飞仙堂前”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通过对比“葵花榴花”,突出了深秋时节草木凋零
【注释】朝元宫:即朝元观,在今四川重庆北碚区。七真殿:道教名山中七座道观的统称,这里指朝元观。西:指西边。开小门:指朝元观的大门是朝西开的,所以有“西”字,小门,泛指门户。南:指南边。书司:管理文书的官员。板扉:门上的木板。无人:指没有人走动或打扫。蝴蝶乱:指蝴蝶在空中飞舞。细草幽花:指草丛中和花丛中的小草和小花。三月春:指春天。 【赏析】此诗描写了朝元观的景色和氛围
诗句输出: 物外烟霞属胜游,有时长啸海门秋。 岳阳楼上题诗了,惭愧人间韩伯休。 译文输出: 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我欣赏着烟霞的美景,常常对着海门发出长啸。 在岳阳楼上,我留下了诗句,感到无比的惭愧,因为我是像古代的韩伯休一样的人。 注释输出: - 物外烟霞:指的是远离世俗的宁静和美丽景色。 - 胜游:美好的游览。 - 有时:常常、不时。 - 长啸:大声地呼唤或吹口哨。 - 岳阳楼
诗句释义: 1. 误听野鸡鸣,扬鞭趋驿程。 - 误听野鸡鸣:听到远处的野鸡叫声,误以为是清晨的鸡叫声。 - 扬鞭:挥动马鞭,加快速度。 - 趋驿程:急忙赶路去驿站。 2. 平明见茅屋,方觉冒霜行。 - 平明:天色刚刚泛亮之时。 - 见茅屋:看到了一间简陋的草屋。 - 方觉:突然意识到。 - 冒霜行:冒着寒霜继续前行。 译文: 误听远方的野鸡啼叫,急忙扬鞭策马向驿站奔去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写出自己对这首诗的赏析。“一絇丝:指细长柔韧的丝绳”,清河桑少蚕拍簇:清河水中养蚕很少,蚕茧像山一样多。曳雪牵霜不盈握:像雪一样的白,像霜一样的白,却还不满一个巴掌。西风吹落红莲:西风把红色的莲花吹落了。败篗尘埃弃墙角:败掉的麦草被丢弃在墙角落里。 【答案】 注释
诗句释义: 暮餐城南粥,朝踏城东尘。 译文: 在日落的时候,我在城南喝着粥;清晨,我踏上城东的尘土。 关键词注释: - 暮餐:傍晚时吃的食物或饮料。 - 城南:城南指的是城南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城市或者诗人所居住的城市的城南区域。 - 粥:一种用谷物煮成的糊状食品,常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 朝踏:早晨行走或踏步的动作。 - 城东:城东可能是诗人所居住城市或访问城市的东边部分。 -
注释: 玉带河流缘蔚蓝,指的可能是河面像玉一样清澈,两岸有如碧绿的山峦。君家桥北我桥南,指送别的地点是在你家门前的大桥上,而在我这边只有桥南的地方。一谈忽作容易别,意思是说一交谈起来就忽然变得容易分别了,因为即将离别。便是无情也不堪,意思是即使再无情的人,也无法忍受这种离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时的深深不舍和感慨。全诗以“玉带河”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