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己
【注释】 鹧鸪天 其四:一种曲调名,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此为词牌“卜算子”之一。 立春后数日盛寒不出因赋鄙语敬呈遁庵尊兄一笑:立春后,气候开始回暖,但还非常寒冷。作者写这首词是为了向遁庵尊兄请教。 堂上幽人睡正闲。门前声利聚为团。花香恼梦寻无处,诗句撩人写复难。空自叹,倩馀宽。惊乌三绕几时安。青山隔岸迎人笑,旧有盟言且莫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送孙仲文行台之召》,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 > 注释:仲也何人斯?不满六尺长。 > 译文:仲啊,你是谁呀?你身高不满六尺。 > 赏析:开篇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孙仲文,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他的身高,为后续的描写做铺垫。 2.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 > 注释:言议闲英发,入耳音琅琅。 > 译文:你的言谈举止潇洒自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其意境、手法、主题等。此诗首联为全诗之纲领。“摆脱浮名尽日闲”是全诗的开头,诗人以“闲”字开篇。“人闲万事一蒲团”,诗人认为,只有“闲”,才能把一切杂念放下,专心致志地读书、修道、炼丹等。“归田老去方知乐”,作者认为只有在退居田园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那得茅斋一饷闲。 地炉敲火试龙团。 头从白后弹冠懒,脚自顽来应俗难。 尘世窄,酒杯宽。 百年转首一槐安。 是非臧谷何时了,隐几西窗月色寒。 【注释】 - 鹧鸪天:一种词牌名,属于宋词的一种。 - 立春后数日:立春之后数日,即春季的初期。 - 盛寒不出:天气异常寒冷,无法外出活动。 - 因赋鄙语敬呈遁庵尊兄一笑:为了表达对遁庵尊兄的敬意,用鄙语创作诗歌。 - 茅斋(máo zhāi):简陋的住所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题是理解诗句含义,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十载龙门山下路,梦魂不到京华”,首联写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十年未能回到京城,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身着处便为家”意思是说,只要身处此地,就心无牵挂了。“穷通吾有命,不乐复何耶?”这两句表明自己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只有顺其自然了。“万事尊前供一笑,浩然逸兴无涯。”诗人认为,在朋友面前可以放声大笑,因为人生得意须尽欢
鹧鸪天 和答寻正道 鹏翼翩翩去路遥。 归来羞费楚词招。 读书未免终投阁,沽酒何妨暂过桥。 风与月,不须邀。 时来闲处伴推敲。 儿童也笑翁慵甚,睡起床头日巳高。 注释:鹏翼翩翩去路遥。归途遥远,我不愿用楚辞去招揽(引)他。 读书未免终投阁。读书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被贬官至京城外,如唐代的李白、刘禹锡等人。 沽酒何妨暂过桥。喝点儿酒又有何妨碍? 风与月,不须邀。自然之美,无需邀请。 时来闲处伴推敲
诗句:谁伴闲人闲处闲。 译文:没有人陪伴我,我在闲暇的地方独自度过。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呼唤着陪伴他的人,但他发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孤独。因此,他只能在闲暇的时刻独自思考、品味人生的真谛。 赏析:这首诗是金朝诗人段成己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立春后数日的盛寒之中,独自度过闲暇时光的情景。诗人通过“谁伴闲人闲处闲”这一句,表达了他对陪伴和关怀的渴望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乱山嵂崒争清妍,寒林寂历相绵联。 - 描述秋天的山景,山峰峻峭,颜色鲜明。 - 【注释】“乱”指杂乱无章,形容山势错综复杂;“嵂崒”是形容山峦叠嶂的景象;“清妍”指的是清新美丽。 2. 人闲黄尘千万丈,一点不到山林边。 - 表现了秋日的宁静和人烟稀少,强调自然之纯净。 - 【注释】“黄尘”即尘土飞扬,用来形容秋天尘土弥漫的景象;“人闲”表示人们稀少,突出自然环境的静谧
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段成己 不恤枯肠殷夜雷。一杯胸次失崔嵬。 暂将平昔看书眼,移向溪山好处开。 从健倒,卧莓苔。明朝有酒更重来。 百年光景无多子,烂醉溪头得几回。 注释: 1. 这首诗是金朝诗人段成己的作品,题目为《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2. “不恤枯肠殷夜雷”意为不顾自己身体疲惫,仍然精神振奋地参加活动。 3.
注释: 那得工夫上酒楼。 谁家皮里更阳秋。 但教闲事心头少,免致清霜镜里稠。 休咄咄,尽悠悠。 佳时来往亦风流。 百年光景无多子,请向尊前听解愁。 那得工夫上酒楼。 谁家皮里更阳秋? 但教闲事心头少,免致清霜镜里稠。 休咄咄,尽悠悠。 佳时来往亦风流。 百年光景无多子,请向尊前听解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人生短暂和珍惜时间主题的诗歌。全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传达了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