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己
和答丹山梦庵张丈 其一抖擞征衣衣上尘,归来白发一番新。 剩将酒向愁边酌,却恐人嫌醉里真。 世事饱谙唯欲睡,诗情漫苦只能贫。 岁寒松柏东风外,付与千林自在春。 注释:抖擞:整理,掸去。抖擞征衣衣上尘,归来白发一番新。抖擞:整理,掸去。抖擞:整理,掸去。形容经过长途跋涉后,衣服被灰尘打湿而重新整理的样子。归来:回来。归来:归来。指回到故乡。形容头发因岁月流逝而变白。一次:一回。表示次数
【注释】 1、封生仲坚:诗人好友。 2、卫生行:即《月下独酌》诗。 3、长河泻浪洗清秋,万籁声沈暮霭收:指江面波涛滚滚如奔马,月光映照在江面上,如同水银洒落一般,把秋天染得一片清冷。 4、遥天千里澹如水,明月一轮光满楼:远山如海,水天一色;明月当空,皎洁明亮。 5、随意倾银成胜赏,谁家横玉调新愁:随意将酒杯中的酒倾倒下来,形成银白色,仿佛欣赏美景一般,谁家又弹奏起新调的乐曲以表达忧愁? 6
【注释】 翌日二子:次日,指作者的两兄弟。和复韵以答:和诗来回答作者。 忽听:忽然听到。城楼暮角声:城楼上黄昏时吹响的号角声。 飞空片月快新晴:天空中飘荡着一片新晴后的月光,像飞过的月亮一样轻快。 敛迹无纤滓:收敛踪迹,没有一点儿痕迹。 星斗收光不敢明:星星、北斗七星的光芒也收敛了,不敢再发亮。 千里共看人已老:千里之外的人都在看着你,你的头发已经花白。 一枝难稳鹊频惊:鹊巢里
【赏析】 《酬李十二员外尝饮听黄鹂》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诗人与李益为忘年交时,当时韩翃正任监察御史,李益任秘书少监。二人同游长安,饮酒赏景,吟咏唱和,情投意合。此诗即写于两人相约赏月之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赞美之情。 “香雾霏霏晚渐收,冰轮碾破一天秋。”首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雾气弥漫,夜色渐深,月光开始变得明亮起来。次句描绘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把整个秋天都照亮了
翌日二子见和复韵以答 其四 好将弦管试新声,月正圆时天正晴。 光射酒杯浮潋滟,香飘桂实甚虚明。 拂衣醉舞人争看,抵掌狂歌鸟暗惊。 邂逅尊前成一笑,勿论谁浊与谁清。 注释: 翌日二子:第二天,指作者与友人的两位好友。 复韵:即回韵,用同韵的字作诗。 其四:第四首诗。 好将:愿意。 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 新声:新曲子。 月正圆时天正晴:月亮正圆的时候,天气正好晴朗。 光射:月光照射。 酒杯
【注释】 儿女:这里指妻子和儿女。怜:怜悯,同情。翁:老人。竟:竟然。曳长裾:穿着长长的衣裙。侯门:指贵族豪门。何事:什么事情。风月:风和月亮,多用来形容男女情爱之事。良:很。自:自然。能:能够。扶:扶持。汉业:指汉朝的基业。绮黄:指绮罗黄色的衣服。绮: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黄:指黄色的衣服。商馀:商朝末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称商王为“旧主”,余者为“新主”。此处泛指南方少数民族。㶁㶁(xī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的感旧之作。诗人借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抒发了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感慨。 其一:“倚门吟啸撚冰须”,诗人站在门前,一边吟咏着诗句,一边捋动胡须。“撚”是捻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吟咏时的动作。“倚门”即站在门口,“吟啸”指吟咏诗句。诗人在门口吟咏诗歌,动作形象而生动。“冰须”“活计萧条”“暮林疏”三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景,但细品之下,却蕴含着深深的人生感慨。“冰须”
翌日二子见和复韵以答 其一 短发萧萧散不收,老来何意更悲秋。 常年有酒或无月,今夕乘晴好上楼。 注释:头发稀疏,不受控制地飘落,无法收拾;我年岁已高,不知何故更加感伤秋天的到来。常年有酒,或许没有月亮,今天晚上趁着天气晴朗,我决定去楼上饮酒作乐。不用与婵娟(月亮)谈论过去的事情,只把欢笑声作为替清愁的良药。希望冷光能够照射在金尊(酒杯)里,让我想起开元、天宝年间李白游历长安的日子。 译文
【注释】 ①草鞋不踏:意为不踏青石板。②一把黄茅:一把黄茅盖屋,即简陋的茅屋。③赋性:本性。④朝鸡:报晓的公鸡。⑤是非:对错。⑥坐断:坐镇。⑦炉灰雪积:炉中余烬已冷而积成雪状。⑧潜低:火已熄灭,炉内余烬隐没在雪堆下。⑨寒更:寒冷的更夫。⑩吟未了:指吟诵未完而天色已晚。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流寓江南时期。诗人自叙其贫贱之身,不趋荣利之心,与友人交往,以清高自持,并以“寒更吟未了”自比
注释: 幸自无人识姓名,忍将两脚闹中行。 元从有我安排了,强欲趋时作么生。 案上一编聊慰眼,世闲万事不关情。 此心唯有沙鸥信,来往江头自不惊。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的生活和心情。首联写自己独居山林,无人相识,只好在喧闹的市井中行走。颔联写自己已经安排好一切,准备过隐居生活。颈联写自己虽然隐居,却对世事不关心,只是安慰一下自己的眼睛。尾联写自己只有沙鸥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所以不怕风吹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