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遐
郭振遐是清代的诗人。 字中洲,生于清乾隆年间前后,汾阳人,寄居扬州。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都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某种追求与志向。郭振遐以其大志自比于古代圣贤,如大禹和颜回,这种精神在《四库总目》中有所体现。他的诗歌创作以平易近人著称,作品数量较多,有《禹门集》六卷传世
清代郭振遐《听涛亭诗》释义
诗句原文 平阳郭居士,来筑听涛亭。他日西山上,长松万叠青。 翻译 平阳郭居士,来筑听涛亭。他日西山上,长松万叠青。 注释 平阳: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古代的一座城市;郭:姓,指代人名;居士:古代对僧人、道士、僧侣等的尊称;来:动词,来到、建造之意;筑:动词,建造之意;听涛亭:一个供人休息或游览的地方,靠近江边;西山:指的是位于山西太原西面的山,这里泛指山西一带的山区;长松:松树高大,常绿不凋
清代郭振遐《旅怀》释义
昨夜窗棂月一痕,凄凉偏照客中情。 关山远隔三千里,愁听梅花玉笛声。 注释: 昨夜:昨夜(夜) 窗棂:窗户的栏杆(木条或砖石结构) 月一痕:月亮的痕迹(比喻月光透过窗棂映在墙上) 凄凉:寂寞、冷清的样子 偏照:偏袒、偏爱(此处指月光偏爱地照射着客人) 客中情:客人的情感(指作者因远离家乡而感到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关山:指关口和山脉 三千里:形容距离很远(三千里是古代对距离的一种夸张说法) 愁听
听涛亭诗
平阳郭居士,来筑听涛亭。 他日西山上,长松万叠青。
中洲,原名郭振遐,清代诗人
郭振遐是清代的诗人。 字中洲,生于清乾隆年间前后,汾阳人,寄居扬州。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都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某种追求与志向。郭振遐以其大志自比于古代圣贤,如大禹和颜回,这种精神在《四库总目》中有所体现。他的诗歌创作以平易近人著称,作品数量较多,有《禹门集》六卷传世
郭振遐
郭振遐是清代的诗人。 字中洲,生于清乾隆年间前后,汾阳人,寄居扬州。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都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某种追求与志向。郭振遐以其大志自比于古代圣贤,如大禹和颜回,这种精神在《四库总目》中有所体现。他的诗歌创作以平易近人著称,作品数量较多,有《禹门集》六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