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小春纪梦 - 暖风十月拂蕉衫,花底摊书屋似龛。 - 绝域光阴轻过客,匡床魂梦事幽探。 - 琴鸣涧户泉声古,日照山楼木叶酣。 - 省识游踪犹在世,白头应著旧烟岚。 译文 小春时节,我在梦中回到了过去。我被温暖的风吹拂着,仿佛穿着蕉衫。在花丛中,我摊开书本,仿佛置身于一个小书屋之中。 我如同一位旅人在遥远的国度,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兰香和香烟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宝鸭金猊气郁纷”,描述了宝鸭和金猊两种珍贵的香炉散发出的香气。这些香炉在古代是用来熏香的,香气浓郁且持久。这里用“宝鸭”和“金猊”两个关键词形容了香炉的珍贵和香气的浓郁。 第二句“畹兰清味静中闻”,描述了兰花的清香,这种清香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被闻到。这里的“畹”是指庭院,表示兰花生长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秋海棠和秦兰谷”是这首诗的标题,也是诗人自喻。从字面看,秋海棠与秦兰谷都是秋天开花的草花,但它们却都以艳丽的色彩和娇嫩的姿态而著名。“阑干几曲雨苔侵”,写春末夏初的景色,此时正值初夏,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小园中的栏杆上长满苔藓,而海棠花也开得正盛。这两句写出了海棠花在春天时的美丽景象
【解析】 此诗写芭蕉的形、色和意境。首联“亚字”是竹名,这里借指竹;“亚字墙头”即竹影遮墙。颔联写芭蕉与诗人的情缘。颈联“雨窗”指芭蕉叶上雨点,“秋馆”指芭蕉树,用芭蕉来喻人的心境。尾联以画本比喻芭蕉,说芭蕉最宜于雪后。 【答案】 ①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②亚字:竹名③午荫:中午的阴凉④冷随麾扇尽:随着指挥使的大手挥动(指挥使手持团扇),芭蕉叶上的水珠被吹掉了⑤绿天:芭蕉叶的颜色⑥浓映写经初
台湾杂感 牖户谁怀阴雨思,春华忽谢刺桐枝。 无端鸭母狂称帝,直为豨群怒誓师。 潮长海亹频得力,晛消冰雪未移时。 山头碧血成陈迹,酾酒还登五将祠。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牖户谁怀阴雨思 - “牖户”,即窗户和门户;“谁怀阴雨思”表达一种孤独或忧愁的情绪,仿佛在问是谁在窗下默默思考着阴暗的天气。 2. 春华忽谢刺桐枝 - “春华”通常指春天的花朵或美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从语言、内容、主题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郊坰(jīng)小队逐元戎,碧水青畴曲曲通。 昨夜诗来灯影下,新凉人出雨声中。 民依土物原知爱
莎厅风露洒新秋,高跨榕梁豁远眸。 绿水不波凉樾美,青云得路亘虹修。 天涯樽酒星同聚,月地车帷夕共游。 三匝巢林馀倦翮,无烦乌鹊到桥头。 注释:莎厅:形容环境清幽。 风露:秋风和月光。 高桥:高大的桥,指桥梁。 绿水:清澈的河水。 凉樾:凉爽的树荫。 青云:比喻仕途通达。 星同聚:在星星下聚会。 月地:月亮下的地面。 三匝:三次。 巢林:鸟儿筑巢的地方。 余倦翮:疲惫的翅膀。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游会稽海会寺,偶遇楸村之韵而即兴赋诗的。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山郭雨霁之后景色,后四句则写在寺中与僧侣闲谈时的情事。 首句“山郭雨初霁”,点出诗人游山的时间和天气。“招提忽入来”一句,写出了诗人进入招提寺时的情形。招提寺,又称招提塔寺,是南朝梁代天监元年(502年)僧宝志为纪念其从印度取经回来而建的,初称招提塔寺。后来,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称为招提寺,并赐给僧人智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词句的含义。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郡斋四合亭设宴为钱道源太守饯行,末两句写诗人登高畅饮,醉中仍健步如昔,不需扶掖。“九日集郡斋四合亭赠钱道源太守”是第一句,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对象。“把酒题糕兴未孤”,意思是说用酒祭拜糕点,兴致还没有衰减;“仙亭四合宴清娱”意思是说仙亭四面环绕着宴席
【注释】 1. 高浃天墟:高到触及天际。 2. 微茫一发:隐约可见。 3. 流求:台湾古代的别称。 4. 重溟:大海。 5. 鲲身:巨大的鱼身。 6. 针路:指海上的航标。 7. 铁礁:坚硬的珊瑚礁。 8. 颜林:指台湾岛附近的岛屿,也泛指海岛。 9. 落日苍凉赤嵌楼:夕阳下,赤嵌楼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台湾地理环境的一种描写和感叹。诗中描述了台湾的广阔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