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青油红旆拥风云,阃外专征兕甲军。 - “青油红旆”形容旌旗鲜明。 - “拥风云”比喻军队如风云般强大,不可阻挡。 - “阃外专征”指将领在边境地区独自出征。 - “兕甲军”指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2. 穷岛降帆争献玺,尚方御锦远褒勋。 - “穷岛”指偏远岛屿。 - “降帆”意味着从岛上撤下来。 - “争献玺”表示争相呈献皇帝的印玺,表达忠诚。 -
干头真听草鸡鸣,石上流言谶早成。 七郡逋囚充臂■,三江战舰剧纵横。 火飞龙碽红毛尽,飙涌羊山白下惊。 劫运不曾逾甲子,俄看东海腐长鲸。 注释: 1. 干头真听草鸡鸣,石上流言谶早成:意为在干头真这个地方,草鸡已经听到消息了(暗示某种事情即将发生),石头上的预言已经成真。 2. 七郡逋逃充臂□,三江战舰剧纵横:七郡的逋逃之人已经被充任士兵,三江的战舰被布置得非常密集,形势复杂。 3.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从炼词、用典、手法、意境、情感等方面作答。“游海会寺次楸村韵”的意思是:游山玩水到海会寺,次楸村的韵脚。“野趣自清旷,丰年情不同。”野趣自然清雅,丰年却有别样情怀。“泉水新烹茶碗碧,火炉宿处石垆红。”泉水新煮的茶水碧绿,火炉宿处石垆映红。 【答案】 译文:游山玩水到海会寺,次楸村的韵脚。
北巡纪行 糗饵充庭实,盘匜列马前。 双螺秀花竹,半线画山川。 月静吹箫社,凉生被毳天。 严更休太急,土窟几家眠。 注释: - 糗饵:指干粮和食物。 - 盘匜(yí):古代的两种用具,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 双螺:一种乐器。 - 秀花竹:美艳的花朵和竹子。 - 半线:形容山峦起伏的样子。 - 月静吹箫社:在寂静的月光下吹箫唱歌的场景。 - 被毳天:形容天气寒冷到需要裹着毛毯才能保暖。 - 严更
注释: 何必远城郭,已空车马尘。 因为心如水一样平静,所以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因心川共逝,触指月如轮。 因为心境如同流水一般,所以手指触碰到月亮时感觉就像一轮明月。 客愧乘槎客,僧兼卖卜人。 我惭愧自己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而僧人又是一个占卜吉凶的人。 此生期再访,幽梦或通津。 我希望在来世能够再次见到你,让我们的心灵相通,成为彼此的知己。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作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途中的即兴之作。首联写诗人在北行途中,听到滩声时不忍听;颔联写诗人在北行途中,看到雪涛天际白,雨岫晚来青;颈联写诗人在北行途中,看到深溪上的石头,远戍亭上的情景;尾联写诗人在北行途中,想到自己也是“行役者”,辛苦的只有“番丁”。 【答案】 (1)译文 大甲东西路,滩声不忍听。 雪涛天际白,雨岫晚来青。 累卵深溪石,编茆远戍亭。 谁非行役者,辛苦独番丁。 注释: (l)大甲
游弥陀寺赠喝能上人 在宦海中漂泊,身不由己 游玩的心情如同半日的闲散 禅室中的香炉烟雾缭绕,静谧无声 山间的灌木鸟鸣声此起彼伏 常在禅室内种植树叶,书写佛偈 留云早掩关,表明自己早早闭门修道 听到烹水之法,便允许我坐在苔藓斑驳的石阶上 赏析:这首七律描绘了上人在山林之中修行的生活情景。首联写诗人在官场上的奔波劳碌;颔联写上人静心修行,远离喧嚣;颈联写上人在寺院种树修枝,与鸟儿共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台湾的朋友的。诗的第一句“信宿澎湖岛,新晴趣放船”,描述了作者在澎湖岛停留一夜后,清晨放船出发的情景。第二句“七更针尾路,一碧浪中天”,描绘了海上的景象,海面上的船只在夜幕下航行,而天空则一片湛蓝。第三、四句“往迹俄成梦,归期此尚悬”,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黯然馀别意,东望渺云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 这首诗的译文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开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释和赏析: 1. 地高风稍劲:地势高,风稍微有些强劲。这里的“地高”指的是滕王阁所在的地理位置,“风稍劲”则形容当时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2. 晨发凛如秋:早晨出发时,天气寒冷像秋天一样。这里的“凛”表示冷,“秋”则可能是指秋天的气息。 3. 海气山头雾,番居竹里楼:海面上的水汽在山头形成雾气,居住在海边的番人居住在竹楼里
【注释】: 輶轩:指使者所乘的车,亦指使者。 临北鄙:到北方边境之地。 问俗首诸罗:到各地了解风俗。 彩帨(shuì):女子的彩色长带。 迎舆舞:迎接天子的车驾而舞蹈。 红裳:指宫女们穿着的红色衣裳。 踏臂歌:即拍手唱歌。 野芳:野花。 髻饰:发髻。 官酒:朝廷的酒。 颜酡(tuó):脸发红。 淳风:淳厚的风气。 【赏析】: 此诗为诗人奉命巡边时所作。首联写巡视的使者来到北境,询问地方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