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
春夜流云阁听客弹琴 何事三春里,泠然一片秋。 酒虽留客醉,琴故使人幽。 茶熟香销鼎,灯残月到楼。 馀将萧飒意,入梦作仙游。 注释: - 何事三春里,泠然一片秋。 - 何事: 为什么,表示疑问。 - 三春: 指春季的三个月。 - 泠然: 形容琴声清冷、悠扬,如同秋天的气息。 - 一片: 形容琴声宽广,没有界限。 - 酒虽留客醉,琴故使人幽。 - 酒: 用来使客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物质。 -
【注释】 春暮:春季将尽。 花始见迎春: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时,只有迎春花还在盛开,所以说“花始见迎春”。 避雪迟芳候:因为怕受雪冻,所以迟迟不开花。 攀条怅美人:手攀着枝杆,心中想念美丽的人儿。 分黄邀柳伴:分出黄色的花蕊,邀请柳树一同欣赏。 惬赏得茶新:惬意地品赏着刚采摘的新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暮时节,看到即将凋谢的花朵而作。首二句写诗人因担心春光易逝,故在春深时分不愿离去
梅雨 听雨原清课,虽多不厌赊。 就檐深贮水,近火谩供茶。 醉日堪移竹,闲时省浣花。 游情还未碍,蜡屐过山家。 译文: 我听着雨的声音就像在上一堂清新的课程,虽然雨声很多,但并不感到厌烦,因为我愿意等待。 我就着屋檐下储存雨水,靠近火炉边随便烧些水来煮茶。 醉酒的日子可以把竹子挪开让位,空闲的时候可以洗涤花瓶中的花朵。 游赏的心情还没有被阻碍,我还穿着木屐走过了山中人家。 注释: 1. 听雨原清课
【解析】 此诗首联“看雪生闲恨”,是说诗人看到雪景,心中生出的闲愁。次联“如花但少香”,是说雪花如花一样美丽,可惜香气不足。颔联“窗明临薄月,云湿动虚光”,是说明亮的月光下,雪花映照在窗户上,使雪花显得格外晶莹剔透;而潮湿的云雾使飘落的雪花发出微弱的光芒。颈联“情与听泉近,景因带竹凉”,是说诗人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觉得好像听到了泉水的歌声,而周围的景色也因为竹子的清凉而变得更加幽静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偕华愚公齐越石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偕华"指的是和历史上的贤人如孔子、老子等一同交往,而"愚公"则是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代表着坚持不懈的精神。"齐越石"可能是指与这些历史人物共同探讨或学习。 - 译文: 与孔子、老子等贤者一起交往/学习。 2. 介孺王见卿耿明甫 - 这里提到了几位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人物。"介孺"可能是某人的名字
【诗句释义】 1. 见晴先已快:看到晴朗的天气,心情就变得愉快。 2. 得月更添清:得到月亮的照耀,使环境更加幽静清新。 3. 雪后寒光彻:雪后大地显得一片洁白,寒光透出。 4. 庭空晚意生:庭院空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分烟同画看:把烟雾分成两部分,像画一样观看。 6. 取影见梅横:利用影子来观赏梅花。 7. 赛茗增新课:用茶比作竞技,增加了一种新的趣味。 8. 敲冰起自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答出全诗句的意思,然后对句子的用词、句式、修辞、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 “郯子遗封旧”一句的意思是:郯城(今属山东)的祖先留下的封地很古老了。“遗封”即“旧”封,指先人遗留下来的封地。这句写郯城有先人的遗封,是说郯城是先人传下的故土。 “临淮去鲁迟”一句的意思是:在临近淮南的地方,离鲁国远一些,所以时间上晚一些。“临淮”为地名
秋望 霜压秋光碎,林容似不胜。 近山空翠湿,低野远烟凭。 声咽风中雁,影寒水际僧。 揽云楼上望,日在最高层。 注释: - 霜压秋光碎:指秋天的霜冻使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形成了碎片状的光芒。 - 林容似不胜:形容树林的景色似乎无法承受这种美景的压力。 - 近山空翠湿:指靠近山的地方,绿色植物显得湿润而生机勃勃。 - 低野远烟凭:指远处的田野被薄雾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声咽风中雁
这首诗的意境是冬日清寒,窗边石砚香气聚集,墨迹未干。诗中描绘了诗人品茗、赏画和品尝梅花等生活画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译文: 冬日清寒意,晴窗带寒凉。 石砚香聚晕,墨迹留余香。 披画茶相赏,摘梅雪并餐。 鉴凭诗格取,商定可能宽。 注释: - "冬足清人意":冬天足够让人心旷神怡。 - "石砚香聚晕":砚台散发的香气聚集成晕圈。 - "研绣墨留残":研磨好的墨水还未完全干涸。
【注释】 夜坐:夜晚的坐席。 微嫌花气掩:觉得花香有些让人讨厌。 棚下坐焚香:在帐篷下面坐着烧香。 竹引人偏远:竹子使人感到远离世俗。 更催月觉忙:更催促着月亮显得忙碌。 茶涛烹古雪:用茶水煎煮古色古香的雪。 螀韵答清商:蝉声仿佛是回应商调音乐的声音。 定起蒲团坐:坐下来,像坐在蒲团上一样。 幽通鹤梦长:与仙鹤一同做梦,梦见自己在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夜坐时的感受和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