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
【注释】红树:即红叶树。 “作意”二句:意思是说,有意欣赏红叶,游时一定要趁好时光。作意,有意;就,到;趁,趁着。 “经霜”二句:意思是说,经过风霜的叶子刚染上红色,在水里更显得幽雅。经霜,指秋霜;映水,指倒影在水中;益能幽,更加显得幽静。 “艳护”二句:意思是说,艳丽的花朵像保护着树木一样,光彩在寒气中更显清冷;月光下,船儿仿佛载着明月而行。 “隔篱”二句:意思是说,隔着篱笆看见黄、白两色的花
偶过王君绳山庄闻其庭中鹤唳 【注释】: ①偶:意外;偶然。 ②绳:系住的意思。 ③山庄:风景幽美之处。 ④闻:听到。 ⑤水际偏能远:意指鹤鸣声在远处也能被听见。 ⑥风中迥自分:意指鹤鸣声在风中飘荡,清晰分明。 ⑦立应依瘦石:意指鹤鸣声在石上回响。 ⑧志想在高云:意指鹤鸣声在云端飘荡。 ⑨便欲寻声入:意指想要跟随鹤鸣声找到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偶过王君绳山庄时,听到院中的鹤鸣声所创作的
秋雨送琴客 推琴还徙倚,似欲问归舟。 装就藏云满,行先借雨留。 分题当赠柳,惜别正悲秋。 一片潇湘意,途间按谱收。 注释: - 推琴还徙倚:把琴推开后,我靠在一边。徙,移动的意思。 - 似欲问归舟:好像想要询问那归家的船儿。似欲,好像。 - 装就藏云满:将琴装好之后,仿佛是装满了云朵。 - 行先借雨留:在出行之前,我先借了雨来保留时间。 - 分题当赠柳:根据题目应当赠送给柳树。分题,按照题目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不要只抠字眼。从“宿来似远山”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借景抒情。 “人境何曾隔,宿来似远山。”意思是说:人世间的距离,从未阻隔,就像我住在寺院一样。诗人以人世与佛界相比,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之情。“宿来似远山”中的“来”指住下,“似”作比喻
山园将辟浚得一泉甚甘山中园林正要开辟,发现一泉,甘甜无比。 何须他处寻胜景?随意可得佳泉。 石气如将雨,花畦渐及田。 泉水如同雨水般清澈,花坛逐渐与田地接壤。 烹茶浇苦月,绘雪借寒烟。 在月光下用泉水烹茶,雪花似是借用了寒烟的清冷。 时与松涛并,听秋坐槛前。 时常伴着松涛声,坐在栏杆前聆听秋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处山中园林的景象。诗人在山中发现了一处美丽的泉眼,泉水甘甜可口,令人陶醉
注释: 石气将人养,烟霞举体生。 石气滋养着人们,烟雾和云霞使整个身体都感到清爽。 何须除绂冕,自不碍孤清。 何必去除掉官帽上的绶带,自然不会玷污我高洁的品格。 胜迹矜游具,公闲付冶情。 那些值得欣赏的名胜古迹,我闲暇时会尽情游玩。 微嫌粘带处,画品并诗名。 稍微觉得有点沾有尘土的地方,都是画和诗中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早发 归途贪看月,带睡促宵征。 旅梦风吹断,客心雁过惊。 路穷常遇水,云散渐临城。 晓气清如此,连朝雨乍晴。 译文: 早晨出发,急于观赏月亮,带着困倦催促着去迎接夜晚。旅途中梦见随风断裂的旅梦,心中被飞过的行雁惊扰。走到路尽处常常遇见流水,云雾消散后逐渐靠近城池。清晨的空气中清新如斯,连续几日的雨突然放晴。 注释: - 早发:早晨出发。 - 归途:归家的路上。 - 贪看月:急于观赏月亮。 -
【注释】 将抵家:即将回到家乡。见月:看到月亮。三逢月:三次见到月亮。西湖:指杭州西湖。一载游:一年中游玩。暑因清渐减:因为炎热逐渐消失。劳得快相酬:得到休息的快乐。低照:夕阳的余辉。从山起:从山脚升起。馀情借雨收:用雨水洗涤心中的忧愁。归家看亦好:回到家乡看看也好。克日:约定的日子。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中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前半首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思
【诗句注释】 江行何必月:江水行船,无需月亮照耀。 水气自难暝:水雾弥漫,天色昏暗,难以分辨时间与方向。 浪涌潮头白,云拖雨脚青:江面上波涛汹涌,如同潮水般白浪滚滚;云彩像被拖曳着的雨脚,呈现青色。 帆樯过鸟影,渔火动龙灵:渔船上的帆篷和桅杆在天空中掠过,鸟儿的身影映衬其中;远处渔民燃起的渔火犹如龙形的灵气。 坐起清神魄,涛声作瀑听:从船上坐起来,聆听那如瀑布轰鸣的涛声。 【译文】 江上行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朝》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拈得花朝字:指在春日里偶然发现了“花朝”这个词。 2. 无花亦自怜:即使没有鲜花,自己仍然感到怜惜。 3. 移情听夜雨:把情感转移到了夜间的雨声中。 4. 借景看云烟:借助周围的景色来看云烟的变化。 5. 霁赏期明日:希望明天能晴好,以便观赏美丽的风景。 6. 芳游忆去年:回忆起去年春天的美好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