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
【解析】 此诗是宋人张耒的一首中秋赏月之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押平声韵。首句起韵,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押上平十五删韵,第八句押上平十一真韵。“娟娟”二字是本题关键词。 第一句“雨自今朝霁,月仍昨日圆”,写诗人于七月十六日夜邀友看月,因雨停而见月。这是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后,顺势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句“邀朋看怪石,味酒想名泉”,写诗人邀请友人来欣赏怪石,喝美酒以思名泉
注释: 戊寅初度喜雨:戊寅,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个重要日子。初度喜雨,即在新年第一天就迎来了好天气,意味着一年的好运开始。 冬燠知将雨,应期此日阴:冬天气候温暖,我知道今天将会下雨,因为这一天正好是阴天的。 春先梅意润,爽入酒杯深:春天来临,梅花率先绽放,香气四溢,让人感到清爽舒适,仿佛连酒杯都变得深邃起来。 滴沥寒歌韵,云雷激壮心:水滴落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本题属于“古诗文阅读”中理解诗歌意象的题目,答题时要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来分析其含义及作用,然后根据具体语境作答。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画竹的技法。诗人用“未央”“贻余”等词点明此画非他人所作,而是倪元镇自己之作;“自谓”二句说这幅画与麻、芦不同,虽形似却神离。后六句主要写画面内容
【注释】: 忆山:怀念山水。 偶得句:偶然得到了一句诗句。 言秋:写秋天的景象或心情。 烟湿林光醉:形容树林在烟雾中显得迷蒙而美丽。 凉生竹韵幽:竹子在凉爽的天气下发出的声音,显得幽静。 招云时扫石,见月或登楼:意思是说,当云朵飘来时,我会去扫石头;当月亮升起时,我或许会登上高楼欣赏美景。 准拟寒梅绽,还成度雪游:意思是说,我期待着冬天里梅花绽放的景象,同时也希望能够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诗人在描绘了冶城山朝天宫的宏伟壮丽的景象后,又从炼铜炉中提炼出冶炼过程中所凝聚的灵气,并加以赞美。末二句写山有灵,能“言”,能“祝寿”。 【答案】 诗句: 冶尽人间世,矗然存此宫。 廊回斜落月,钟老咽秋风。 灵气星坛护,香烟御座通。 如闻山作语,万寿祝无穷。 译文: 炼尽人世间的一切污浊之气,只留下这一座巍峨壮观的朝天宫殿。 殿堂曲折幽深,斜倚着残月;钟声悠长
腊日郭伏生来自敬仲所留饮味元堂同王贞伯 思对梅花发,重来得友声。——诗人想念着梅花盛开的情景,又听到友人的脚步声。 人如彝鼎贵,语带水山清。——人的品格像珍贵的彝鼎,言语像清凉的流水和山峰。 酒较泉逾澹,灯因雪倍明。——酒味比泉水更深,灯光因为下雪而更亮。 听歌悬别赏,微处想诗情。——倾听歌声时,我想起了自己的诗歌情感,想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友谊。 注释: - 诗句中的“彝”
中秋无月 注释:中秋,指月亮最圆的时候;无月,即没有明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月光的渴望之情。他并不贪图明月的美丽,也不愿意在中秋节赏月。然而,当夜幕降临,明月被云遮挡住时,他却发现那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灯前,仿佛是明月自己移到了那里。这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那就是真正的明月。同时,他的思绪也随着这月光在镜中消失不见。这里的“思从镜底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注释】 无言:指听琴时,人不发一言。韵:这里指音乐的音韵。清烦想:使心烦意乱的念头消散了。渊然:深广的样子。思正襟:端正衣襟,即正衣冠。语禽:对鸟鸣。 白话译文: 我静静地坐在竹子下面,聆听李山人的弹奏,他先奏一曲悠扬的乐曲,再弹一段舒缓的曲调,使人的心烦意乱的念头都消失了,使人感到心境十分宁静和宽广。 接着又听到泉水从石头上流淌下来的声音,看到露水被引到梧桐树荫里去。 曲子演奏完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联“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写秋日游山的伴侣。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也是人们出游的好季节。秋天的景色是清冷的,而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所以秋天既是萧瑟、凄清的季节,同时又是富有生机的季节。秋天的气候是爽朗的,是使人精神振奋的,所以秋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诗人以“净侣”指代自己的好友,与友人一起游玩,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会使人神清气爽。
【注释】 ①书此以答:写下这首诗作为回信。 ②若问归来事:如果你问起我回来的事。 ③闲时手一编:空闲的时候读一本书。 ④饥临乞米帖:饥饿时向别人求取食物的请柬(即米帖)。 ⑤贫乏买山钱:缺乏购买山林的钱。 ⑥鹤性如人傲:形容像鹤一样高傲。 ⑦花枝近水妍:形容梅花树枝靠近水面,显得更加娇美艳丽。 ⑧犹容吴客至:还允许吴地客人来。 ⑨语带五湖烟:谈话间带着五湖(指太湖)的烟雾。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