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
韵朗人堪画,言清齿漱冰。
月光从水起,酒力仗茶胜。
懒醉通禅意,学参转葛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联“秋游宜净侣,忽漫却逢僧”,写秋日游山的伴侣。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也是人们出游的好季节。秋天的景色是清冷的,而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所以秋天既是萧瑟、凄清的季节,同时又是富有生机的季节。秋天的气候是爽朗的,是使人精神振奋的,所以秋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诗人以“净侣”指代自己的好友,与友人一起游玩,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会使人神清气爽。
第二联“韵朗人堪画,言清齿漱冰”,写秋天的美景。“韵朗”指秋声明朗,“言清”指说话的声音清晰。秋天的天朗气清,风和月明,是文人墨客吟咏诗篇的好时机。这里的“人堪画”指秋天的风景美得足以画出。“言清”指说话的声音清楚,这里指朋友说话声音清楚,如泉水般清脆。“齿漱冰”指牙齿咬着冰雪一样寒冷的水喝下去,这两句是说:秋天的景致如此美丽,可以作一幅画;朋友的声音清晰响亮,可以让人像吃冰一样清凉。
第三联“月光从水起,酒力仗茶胜”,写饮酒的情景。“月光从水起”指月亮从水面上升起来,月光如水一般透明,晶莹剔透。“酒力仗茶胜”指喝酒的能力和喝茶的能力都胜过别人。“月光”“酒力”“茶”都是作者的喜好之物,“胜”字说明作者喝酒的本事大,品茶的功夫深,因此在这里他自诩为酒中之仙,茶中之王。
第四联“懒醉通禅意,学参转葛藤”,写诗人自己饮酒作乐的情景。“懒醉”指懒得去喝酒,“通禅意”是指通过饮酒来领悟禅宗的道理,即借酒消愁。“学参转葛藤”,指学习禅宗的公案,即禅宗的公案。“葛藤”指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喻禅宗的公案。“葛藤”一词出自《楞严经》,原文为:“如葛藤木,根株相缠;如是众生,于无量劫生死相续”。这里指禅宗的公案很多,很复杂,需要用禅理来解决。
尾联“赏析”:全诗通过对秋夜泛舟、饮酒作乐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