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秋天的美,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骚雅驰声历几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的诗歌才情横溢,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国。这里的“骚雅”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文化风格,而“驰声”则表示这种风格的传播速度之快。 “驾言拙懒擅词场”,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诗人虽然有些笨拙和懒惰,但他却擅长写诗,在词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这里的“拙懒”和“擅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和易岩梅下韵 梅花送来清香到酒边,东君主办的伎俩已经先传。 棱棱梢外殊无冷意,点点花中各有天地。 霜洁白而清冽未正,风和日暖老相便。 一杯适意毋空度,添一岁时间减一年。 注释: 1. 梅花送来清香到酒边:梅花香气弥漫,仿佛飘到了酒杯旁边。 2. 东君主办的伎俩已经先传:形容梅花的芬芳如同被东君(春神)预先安排好的一般。 3. 棱棱梢外殊无冷意:形容梅花枝干挺拔,即使到了严寒的季节也毫无惧色。 4
诗句解析: 1. 一雨逾旬势未休:“一雨”指的是一场持续的雨,“逾旬”表示超过十天。这句话表达了这场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停止的迹象。 2. 微寒犹欲衣轻裘: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诗人仍选择穿着轻便的衣物。这里的“裘”指的是皮毛制品,如皮衣或皮袄。 3. 水精颗颗留蛛网:水滴像珠子一样挂在蜘蛛网上,形象地描述了雨水打在蜘蛛网上留下的痕迹。 4. 土脉层层起蚁楼:土壤的纹理和层次中出现了蚂蚁窝
注释: 一身之外总虚名,未必虚名果有情。 炫耀自己交游的朋友,不值得依靠;世间的人情冷暖本来就是很轻的。 三春已过犹无雨,四海将枯只是晴。 春天已过但还没有下过雨,天下将干涸却只有晴天。 利害所关天样大,一豪得失岂难平。 关系到利害的天一样大,一点损失和利益怎能轻易计较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议论入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豪放
梅霖:梅雨,指春末夏初的连绵细雨。 博得遁翁怜:得到隐居老人的喜爱。 磊磊诗邮:指诗人寄来的信,磊磊形容字迹工整清晰。 噀雾:用嘴喷出雾气,比喻吹散了云雾。 清尘外马:指在尘世之外骑马,比喻远离世俗纷扰。 瀑泉:瀑布流下的水声。 呼起:引起,触动。 芒事:琐碎杂事。 妨它:妨碍。 种事:指种植庄稼的农事。 并芒事:与农事相提并论。 知是:料想。 丰年或歉年:丰收年和歉收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
【注释】 1. 和通斋:诗人的住所。密窝:即“密屋”,指隐居之地。妙倪:指高僧。2. 题扁:在墙壁上刻写姓名。3. 无声臭:意谓名声不显。4. 神明:指佛祖或神祗。5. 于中:指心中。6. 浩然一气:指天地间的正气。充:充满。7. 谁道:谁说。8. 吾侪:我辈。衰:衰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以“和通斋密窝韵二首”为标题,说明这是作者隐居后写的两首诗,其中第一首是第一篇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堪、长”的写法。 【答案】 (1) 深深的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形容贫士穷窘,生活窘迫,连袜子的边角都没有剪裁整齐。 译文:深深的陋巷更深藏,袜子边角没有裁剪整齐。 注释:陋巷
【注释】 1. 易岩喜雨韵:易岩,地名,指作者居住的地方。易岩喜雨,是说在易岩这个地方,天气晴朗,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人感到欣喜。 2. “转移”二句:转移,改变;剧暑,酷热难耐的暑气;艰难,形容暑热的难以忍受;谁谓(shuì)炎凉反掌间,谁说炎热与寒冷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炎凉,指炎热和寒冷;反掌间,比喻容易。 3. “狐鼠”二句:狐鼠,比喻坏人。元,同“原”,本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平生意广奈才疏,学未成时家已癯。 - “平生意广”:意指内心充满宽广的志向和理想。 - “奈才疏”:表达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无奈和遗憾。 - “学未成时家已癯”:形容因学业未成而家境贫瘠,身体消瘦。 2. 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 “蚤慕沧洲”:早年向往广阔的天地或深远的精神追求。 - “晚依丽泽”:晚年依托于学问或成就深厚的环境。 - “穷广大”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寄东湖诸友:写给东湖的朋友们的一封信。 东湖又是一年期,雅好绸缪岂不思:东湖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我非常喜欢这里,所以总是想要在这里过冬。 耳聩臂疼衰甚矣,山高水阔欲何之:我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了,手臂也疼痛不已,身体也非常虚弱,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工夫只在潜心处,端的何须对面时:只要专心致力于学习,就不用在意是否面对面交流了。 堠子分明书八到,康庄稳步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