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
【注释】江海:指家乡。楂:树名。星楂,星槎也。“偶”字下有“自”字。正逢:正好碰上。忆家:想念家人。东风草色满天涯:春风送暖,草色遍野。 【赏析1】此首写自己思乡之情。首句“偶从江海踏星楂”,意谓偶然从江海归来,踏着星楂树回家。星楂是木名,可入药,亦可制船。诗人在旅途中遇星楂而归,足见其归心似箭。次句“万里逢春正忆家”,意谓在万里之外,正值春天到来之际,想起家中亲人。这两句诗,一扬(遇星楂)
注释: 1. 忆故园丛竹:回忆故乡的竹林。 2. 旧栽丛竹荫衡门:以前曾经在庭院的南面种了一片竹林,它遮蔽着衡门。衡门,古代住宅的入门之处。 3. 想见春风长子孙:想象春风将竹子吹长,使竹林茂盛,子孙兴旺。 4. 书阁无人裁蠹简:因为没有人,所以书房的书柜里没有蛀虫。蠹简,蛀虫咬破的简牍,泛指书籍。 5. 清池科斗共黄昏:清澈的池塘和水中的蝌蚪都沐浴在黄昏的余辉之下。 赏析:
【诗句注释】 江上看晚山忆方壶高士:站在江边,看到夕阳西下的山峰,想起了那位隐居在方壶山上的贤人。 秋树连云:树木茂盛,枝叶相连,仿佛与天空相连。 日色残:落日的光芒已经减弱,天色渐暗。 晚风初定绿波闲:傍晚时分,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了涟漪,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详。 方壶老去空能画:年岁已高的方壶先生只能画出山水画,无法再画出其他景物。 不见长江雨后山:即使下雨过后,长江两岸的风景依然美丽动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元夕之夜,于柳州看到梅花而怀念其子苏过的诗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癸丑:农历年份,表示具体的日期。 2. 元夕: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3. 柳州:地名,今属广西,苏轼曾谪居于此。 4. 泽儿:苏轼的字,这里代指苏轼的儿子。 5. 繁花:盛开的花朵。 6. 乱客愁:形容因繁花而引起的客居之愁。 7. 古龙州:指历史上的柳州地区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又看庭草换年华,最忆痴儿未到家。 - 解释与分析: - 关键词解析: “又”表示某种重复或再次发生的动作;“庭草”通常用来比喻时间的变迁,暗指春日的到来;“换年华”则形容时光的流转,暗示春天的来临使得时间快速流逝。 - 诗意表达: 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春日到来的期待。诗人不仅在观察庭院中的花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在回忆那些尚未归来的亲人
【注释】 橘树新移:橘树刚刚移植到草堂。近:靠近。开轩时爱:打开窗户的时候喜欢。午阴凉:中午的凉风。苏耽:指晋代诗人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因避汉末乱难,隐居不仕。后陶公在彭泽县种橘,“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井水香:用井水浇灌井边的花,花落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译文】 橘树刚移到草堂的旁边,打开窗户喜欢欣赏中午时分的凉爽。 春天来了,那花应当是如雪一般洁白
注释: 雨中上龙门江:在雨中登上龙门江。 沙头新水绿无痕,茆屋孤烟已近村:沙头是新近涨起来的水,没有留下痕迹,茅屋炊烟袅袅上升,已经接近村庄了。 岭海三年心力倦:岭南和海上度过了三年的艰苦岁月,身心疲惫。 卧听春雨上龙门:躺在床上午睡时,听着春天的雨水从高处流下,仿佛在听到上龙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岭南海上度过三年艰苦岁月后回到家乡所写。首句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雨景象
注释: 1. 雪消:冰雪融化。 2. 公馆:官署,官府。 3. 迟迟:迟缓的样子。 4. 微风动鬓丝:微风拂过头发,仿佛吹动了鬓角的细丝。 5. 山鸟:指山中的鸟儿。 6. 下庭人吏散:指官吏离开庭院。 7. 独看幽草立多时:独自欣赏着草丛,站立了很长时间。 赏析:《元日贺州公馆》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元朝新年之际,独自站在公馆中欣赏美景,感受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注释】 1.戏题临贺公馆双柏:题写在临贺公馆双柏树上的诗句。 2.并苍苍:并立,高耸。 3.密叶曾经使者霜:密叶曾经遭受使者的霜露之侵。 4.王化及:唐高宗时,岭南地区曾一度归降于唐朝,称为“王化”。这里指岭南一带久无王化。 5.甘棠:古代传说中尧帝所植的柳树,后来常用来比喻贤臣。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临贺公馆双柏的题咏之作。首联写双柏高耸入云,枝叶繁茂;颔联以使者的霜露之伤
江上晚景 疏雨残云共晚风,长髯乌帽独掀蓬。 江山绝似元晖画,浦树沙禽惨澹中。 注释: 1. 疏雨残云:指天空中的细雨和飘零的云彩。 2. 长髯乌帽:形容人的相貌英俊,胡须浓密,戴着高高的黑色帽子。 3. 掀蓬:掀翻船蓬,表示船帆被风吹得鼓起。 4. 江山:指江水和山峦。 5. 绝似:非常像。 6. 元晖:即北宋画家米芾,他善于画山水,有“米点皴”等名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上晚景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