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
注释: 1. 扫花游·民国十五六年,余卜居圣湖之滨。每来往孤山,见道侧孙花翁墓埋没蓬颗间,心焉伤之,拟为修葺,未果也。旋闻湖滨筑路,墓将被毁,方商之周湘舲,谋迁葬,得易大岸自杭急扎,云墓已毁。湘舲立遣人往杭道地,则仅得束棺之铁及石碣、石案诸物,棺椁则云已化尽。湘舲乃与刘翰怡筑冢于道左高阜,表曰宋词人孙花翁墓,树石案于前,实则遗骼已莫知所在矣。方事之殷,大岸为图纪之,且题词甚悲,久存余所。越十余载
注释:庭院的花香,使人感到懒洋洋的,连蝴蝶都想来采蜜。闲庭里梦影幽香,令人陶醉。万种景致进入我的视野,让我沉吟欲语。 低垂的发髻还隐没在几案上,乱糟糟地飘洒在何处?落花的信息落在花中,她含着深情感谢傍晚的晚风。 赏析:此词写闺怨之情,全用白描。上阕写闺人倦慵,下阕写闺人思远。 “花阴人意慵于蝶”。庭院花香,使闺中女子慵懒,甚至连小昆虫也不愿前来采蜜了。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女子的神态
【注释】 槎枒:树枝纵横交错的样子。 阿母:指母亲。 井水:这里指母亲的眼泪,比喻为儿女操劳的泪水。 香蟫:用香木制成的书签。 【赏析】 此篇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黄荫普的秋镫课子图作题咏。诗中表达了对母亲辛勤教育孩子的无限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句“槎枒图色”写秋灯下的图画,色彩斑斓;二句“并出一灯秋寂寂”点明这是一幅秋夜灯下教子的图;三、四句“有味儿时展卷辛勤阿母知”写母亲看到儿子认真读书
译文: 百字令·为蒋东孚题其香草居图,蒋工艺兰,无锡人 萧然物外,算托根有地,不殊空谷。纫佩含香凝楚怨,倘比柴桑松菊。益径欣开,德邻在望,成就幽栖局。闲居可赋,不须詹尹重卜。 却念长水词宗,吴门琴客,遗构同题目。更有高斋传十砚,想象伊人如玉。佳话千秋,清标一例,永峙龙山麓。辋川图画,裴王高咏堪续。 赏析: 百字令是宋代词的曲牌名。这首词上片写蒋东孚的居室环境及其主人的人品、才学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又名“山花子”、“小庭花”等。重九(即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在此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此调以写景为主,尤宜于表达作者的感怀和忧思。 重九又一首:指词人作的《浣溪沙》词中第二首《醉花阴》。 何止诗中一世豪:李白在《将进酒》里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杜甫也说:“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可见诗人对豪情逸兴的追求。 沈冥:沉没,深藏。 翻自怯题糕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②张大千画东篱醉菊:此词写诗人对张大千画中菊花的赞美。 ③柴桑:陶渊明曾隐居于柴桑,故借指隐逸之士。 ④一往沉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追求。 ⑤独醒:独自清醒的人。 ⑥八表:四方,全国各地;表,方位词,泛指各地。 【赏析】 这首题画词是宋代诗人、画家张耒为好友张大千所作的一首题画诗。全词描绘一幅富有诗意的菊花图,并借景抒情
诗句如下: 1. 镇日秋风只自忙:整天,从早到晚。 2. 吟蛩哀雁费平章: 吟蟋蟀和大雁的声音,都需要我细细品味。 3. 新来萸菊也都荒:今年的新茱萸和菊花都显得有些凋零。 4. 久分残年无笑口:长年累月的分离让我失去了笑容。 5. 更堪佳景触愁肠:更让人难过的是看到美丽的景色却触动了我心中的愁思。 6. 人生销得几重阳:人生能有几个重阳节呢? 7. 却成二调
《采桑子·题罗瘿公为浣华玉笛戏书小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罗瘿公当年为“浣华”吹奏玉笛的情景,下片抒发自己对此的羡慕之情。 诗词原文: 悠悠三十年前事,四印斋头。风韵清柔。辛苦寒香影不留。 小园幻住谁为主,零落山邱。依样虚沤。羡尔凌云得自由。 注释: - 悠悠: 指时间长久,这里指三十年前的事。 - 四印斋头:指收藏文物的地方。 - 风韵清柔:
浣溪沙 残照西风漾梦痕。高楼销得几吟魂。更无人处自黄昏。 晓镜光分犹似月,夕炉香浥渐成云。人生无事感离群。 注释: 1. 残照西风漾梦痕。高楼销得几吟魂。更无人处自黄昏。 - 残照西风:形容日落西山的景色,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高楼销得几吟魂:高楼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或梦想,销得意味着难以实现、难以坚持。 - 更无人处自黄昏:在没有人的地方,时间仿佛静止了
诗词原文: 如此江山再见难。淡妆浓抹有无闲。不堪把笔志临安。 赁庑永怜同寄迹,哦松从古不宜官。梦痕犹带两峰寒。 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人介绍: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又作裕甫、玉父、誉虎、玉虎,号遐庵,又号遐翁,晚年别署矩园。祖籍余姚。十八岁应童子试,作《铁路赋》,为张百熙所赏识,以第一名录取为府学生。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清朝最后一次会试,与沈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