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
诗句释义: 世事如浮云变幻新,声名官职皆沉沦。笼中蓄艾无计策,观里栽桃春意生。陈迹今成俯仰间,平等冤亲道更平。山阳笛音不再忆,张锁金明识故人。 译文及赏析: 世事如浮云般变化无常,声名与官职都随风消散。如同笼中的艾草,虽有心却无力改变命运的沉沦,而观里的桃花却在春风中绽放出别样的生机。曾经的历史遗迹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人们在经历人生的坎坷和苦难之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闻道君王起渐台: - 闻道:听说,表示听到消息。 - 君王:指君主或皇帝。 - 起渐台:建造新的宫室,逐渐增高的台阶象征上升的政治地位。 2. 方壶员峤象崔嵬: -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方形宝瓶,常被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建筑。 - 员峤:神话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指高耸而雄伟的自然景观。 - 象崔嵬:形容建筑或山峰高耸的样子。 3. 离宫苜蓿参差长,别殿芙蓉烂漫开
【注释】: 浮生哀乐尽消磨,纵酒凭君更放歌。已办苦吟淹日月,祗宜流涕向山河。 心情越鸟难随马,世事吴蚕欲化蛾。却被汝阴居士笑,年来担上看春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崇效寺看花之约事后的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叹,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首句“浮生哀乐尽消磨,纵酒凭君更放歌。”意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大戏,喜怒哀乐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尽情地享受生活,唱出自己的歌声
看花诗意有未尽更作示王侍御秦郎中 春光撩乱况无多,忍向青门送玉珂。 旧事欲从红鹤论,新声都作白翎歌。 空闻召对前釐席,漫拟题诗吊汨罗。 刊落寻常金雪字,苦心君应识阴何。 注释: 1. 春光撩乱:形容春天的景色迷人而使人心旷神怡。 2. 忍向青门送玉珂:不忍心在春天送走玉珂,因为玉珂是美好的事物,不忍离去。 3. 旧事欲从红鹤论:想要和红鹤一起讨论过去的事情。 4. 新声都作白翎歌
【注释】 云起龙骧:形容气势磅礴。 登坛狗盗:指韩信,刘邦称帝后封他为淮阴侯。《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有一人鱼腹夜出,见信,曰:‘公何以钓鱼?’信曰:‘季布大猾,我何故不取?’于是生得之。” 反骨:背叛本心。 蒯通:汉初辩士,曾劝韩信谋反。 蓝面鬼:指刘季,即刘邦。 黑头公:指韩信。 书佣、饿隶:指平民百姓。 【译文】 云起时气势如龙,但终难长久,登坛之时,却要学狗盗之术才能成为英雄
注释: 沧海西流去不回,黄鸡白日忍相催。 卧龙自作躬耕计,羸牸终非负重才。 从古御戎无上策,有人中夜望三台。 感时恨别年年事,怀抱何曾得好开。 逐句释义: 沧海西流去不回,黄鸡白日忍相催。 大海在向西流动,时光荏苒,无法挽回。 卧龙自作躬耕计,羸牸终非负重才。 诸葛亮自比卧龙,他有自己的计划和抱负,但终究不是那种能够承担重任的人。 从古御戎无上策,有人中夜望三台。 自古以来
【注释】 辽左:指今辽宁一带。陶然亭:在北京西,为明朝初年建的一座园林,清康熙时重修。 山中老将:指范长生(范蠡)。 海上遗民:指文天祥。 江统:即江淹,南朝齐诗人。 范雎:即张仪,战国时纵横家。 神州:古代对国家的雅称。 危栏:高峻的栏杆。 白草黄云:代远塞外的荒凉景象。 【赏析】 此诗是明代杨慎登陶然亭后所作,抒发了他怀古伤今的情感。“辽左城门昼不开,先朝文物半烟灰”两句
【注释】 漫兴:随意写诗。 三策:指《汉宣帝对策》。汉宣帝时,霍光、上官桀等辅政,霍光欲废太子刘病已立宣帝之孙刘弗陵为帝,而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与故太子傅少傅乐成侯王商及宗正刘德谋立刘弗陵之兄刘进,事败后皆自杀。刘进字子阳,故称“三策”。坐陈:坐而论道。霸书:指《汉书》中有关王莽篡汉的记载。 龙蠖:相传伏羲氏有龙马负图出河,又有龙马不屈于井下,遂作《周易》。 梁鸿:东汉初人名
诗句释义与译文 解析诗意,感受古典诗词韵味 1. 江树深春色 - 描述春天景色的江边树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 通过“深”字的使用,传达出春天景色的浓郁和丰富 2. 村鸡薄晚声 - 描写乡村傍晚时分的情景,通过村鸡的叫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薄”字的运用增添了一种柔和、细腻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平和的夜晚之中 3. 雨添青笠重 - 描述连日降雨带来的影响
诗句如下: 江左长城祗自摧,咸阳一炬总成灰。 释义:这里提到的“江左”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而“长城”则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重要防线或防御工程。诗中“祗自摧”表达了这种建筑最终在外力的冲击下崩塌或被摧毁的景象,“咸阳一炬”指的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焚书事件,秦始皇焚烧了大量的书籍,这两件事都被用来象征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总成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切的最终结果——灰飞烟灭。 接下来是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