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俊
【注释】 芒靴:草鞋。水云隈:山水之间。可似:何如。处士:古代指有学问而隐居不仕的男子。孤山:在杭州西湖,林逋曾任杭州知州,因爱梅,种梅于孤山上,故名孤山。钱塘:地名,此处代指杭州。寒梅:即“梅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杭州西湖一带的景物进行描绘。诗人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将西湖周围的美景与林逋作了比较,赞美了林逋的清高品格,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点明踏遍水云隈后所见的景象
【注释】: 落梅 —— 梅花开放凋谢。 雪貌与冰肤 —— 比喻梅花的洁白如雪,晶莹如冰。 不受尘埃半点污 —— 梅花不怕风吹、雨打、日晒,不染纤尘。 太息妒花风雨恶 —— 因风雨摧残而叹息。 摧他片片入泥涂 —— 梅花虽然美丽,却不免遭受摧残。 【赏析】: 这首咏梅诗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花为喻,赞颂了它的纯洁和坚强的精神品质。 首句“生成雪貌与冰肤”,是说梅花天生丽质,洁白似雪,晶莹似冰
【注释】 1. 落花:指飘落的花瓣。 2. 闲倚栏杆百感生:在闲暇的时候,我靠在栏杆上,心中感慨万千。 3. 芳园顿减旧时荣:美丽的花园顿时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与光彩。 4. 红飘玉砌随风冷:红色的花瓣随风飘散,落在玉石台阶上,显得格外冷清。 5. 翠滴瑶阶带露轻:绿色的树叶滴落在玉石台阶上,带着露水,显得格外清新。 6. 蝶梦惊回春晼晚:蝴蝶飞舞的美丽梦境被春天的夕阳惊醒。 7. 莺声啼破叶纵横
焰岭朝霞 九九峰头曙色开,红光灿烂照楼台。 火云未敛成蒸气,烘出丹山一片来。 译文 朝阳初升,九十九座山峰上,曙光刚刚洒满,那红光照耀着楼台。 晚霞的余晖还未散尽,便已化作了蒸气,映衬出了远处的山峦,宛如丹山一般绚丽多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观。诗人通过“九九峰头”和“丹山一片”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早晨的阳光如何照亮山峰和大地,以及如何将整个天空映衬得如同涂上了一层红色的颜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读懂内容,然后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诗句的音韵美等角度进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赏析。 “身历沧桑鬓渐丝,文章道义自堪师”,意思是:经历世事变化,鬓角渐渐白了头发,自己的文章与道理值得效仿的老师。这两句诗是诗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
【注释】: 1. 重游:再次游玩。 2. 稻江:即长江,因盛产稻米而得名。 3. 快游:畅游。 4. 驿路:驿站的路,指道路。 5. 愧无佳句锦囊收:没有好的诗句可以收入锦囊(装在袋子里保存的诗卷)。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游览家乡时所作。首句“满天烟雨近中秋”,写天气和时节;次句“恰向稻江作快游”,写游览的情景;第三句“驿路风光重领略”,写沿途所见;末句“愧无佳句锦囊收”
九九峰头曙色开,红光灿烂照楼台。 火云未敛成蒸气,烘出丹山一片来。
满天烟雨近中秋,恰向稻江作快游。 驿路风光重领略,愧无佳句锦囊收。
张丽俊,字升三,号南村,晚号水竹居主人,台中葫芦墩(今台中丰原市)人。 少受学于廖华浸、张经赓、郑国琛、魏文华诸先生,二十三岁于田心子(今丰原)养閒轩拜谢颂臣为师。 割台之际,丘逢甲募诚信十营义军,谢道隆北上协助,张丽俊留置于养閒轩代谢氏处理文书并课其子侄。 日治后担任庄长、保正、保甲联合会会长、土地整理及林野调查委员、丰原街协议会员、水利会评议员、农会理事及葫芦墩兴产信用组合理事
张丽俊,字升三,号南村,晚号水竹居主人,台中葫芦墩(今台中丰原市)人。 少受学于廖华浸、张经赓、郑国琛、魏文华诸先生,二十三岁于田心子(今丰原)养閒轩拜谢颂臣为师。 割台之际,丘逢甲募诚信十营义军,谢道隆北上协助,张丽俊留置于养閒轩代谢氏处理文书并课其子侄。 日治后担任庄长、保正、保甲联合会会长、土地整理及林野调查委员、丰原街协议会员、水利会评议员、农会理事及葫芦墩兴产信用组合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