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
注释: 穷年:整年。抚剑:抚摸着剑柄,表示有所思、有所忆。独无眠:独自不能入睡。世路:人世间的路。危疑:危险和疑惑。倦往还:厌倦了往返奔波。夜半:半夜。残月:不圆的月亮。狐鸣枭啸:指狐狸和枭鸟的叫声。满空山:遍布整个山岭。 赏析: 这是一首写除夕夜感怀的五言律诗。诗人在除夕之夜,面对残月,听到山中传来狐狸和枭鸟的叫声,不由地想起自己的仕途经历,感慨自己一生都在为官宦之事忙碌,如今已到晚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玉帝楼前锁碧霞,终年培养牡丹芽”是说在玉帝的宫殿里,有碧霞罩着的牡丹花,它终年被养在宫院中。“不防野鹿逾垣入,衔出宫中第一花”是说不料有野鹿越过了宫墙,将牡丹花衔走了。 【答案】 译文:在玉帝的宫殿里,有碧霞罩着的牡丹花,它终年被养在宫院中;不料有野鹿越过了宫墙,将牡丹花衔走了。注释:骊山:即华清宫,唐代帝王游宴之所,位于今陕西临潼西北,因骊山得名
岁穷雨夜独卧山斋 岁末时节,乌云密布,谁与我一同游玩?嵓房(深山林中小屋)终夜被秋雨所淋,如同身处深秋。 不知海上三山梦,何似人间万户侯。 不知在遥远的海中有没有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富贵与荣耀
注释: 南土气候与其他地方不同,冬林叶子全部变红。 越过天空没有鸿雁通过,楚国的湖泽有龙蟠踞。 赏析: 郴州,位于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诗中“南土殊风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郴州独特气候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殊气”,可以理解为特殊的气候,与其他地方不同。而“南土”则是指郴州所在的南方地区。在郴州,冬天的树木上覆盖着一层红色的树叶,这是郴州特有的美景。这里的“冬林叶尽丹”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语言表达特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意象、核心情感、核心技巧等关键要素,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和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城分二江急,树入九峰开.地隔犍牂绕,人从楚蜀来”. 【答案】 诗句释义:嘉州的城墙被两条江水夹着,山势如刀劈斧削般险峻;树木生长在高耸入云的九座山峰中;嘉州四面是山地,与四川盆地隔着一条大江
注释: 韩信坛——韩信的祭坛,指的是韩信庙。 汉用亡臣策——汉朝使用亡国之臣的策略。 登坛授钺时——登上坛台授予斧头的时候。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要知道这数仞高的土山,曾经建立过太平盛世的基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韩信庙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钺时”,以韩信为例,指出汉朝采纳了亡国之臣的策略,登上坛台授予斧头的时候
【注释】 博望侯墓:汉代张骞的墓。张骞出使西域,曾封为博望侯。此诗是诗人自比,借指汉使者。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使车通:使节所乘的车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行。九译:古代传说中由巴蜀进入西域有九道关口。君王:指汉武帝。这里比喻皇帝喜欢用战争来征服四方。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lóng隆):四夷:指四方少数民族。筇,竹制的手杖。这里比喻以武力征伐四方的蛮族,只是用一根竹子做的手杖。 【赏析】
【注释】 游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骊山,因山多骊龙而得骊山之名,亦称“骊谷”,是秦、汉帝王游乐之地。 金玉楼台插碧空: 指骊山上的楼台金碧辉煌。 笙歌递响入天风: 形容歌舞声乐随风飘荡。 国色并春色: 指古代美人和春天一样美好;国色即国色天香。 君王顾盼: 指君主的顾盼之间,有如春色一般美丽动人,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骊山的景色为背景,赞美了古代美人的美貌和春天的美好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蚕妇生活困苦的诗。首句“昨日到城廓”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人物的活动背景。次句“归来泪满巾”描绘了蚕妇归来后伤心的情景。第三句“遍身罗绮者”,说明蚕妇身上穿着华丽衣裳。末句“不是养蚕人”,揭露了养蚕人的悲惨境遇。全诗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蚕妇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与赞美。 【答案】 译文:昨天我来到城市,回来时泪水洒湿了衣袖。全身衣服都是绸缎丝绸的人
注释:绵延不绝的褒斜古道,幽深的郑真古谷。此人已经千载,高谊犹在我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上一位伟大人物的怀念之情的表达。首句“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褒斜古道和郑真古谷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颔联“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直接点明主旨,表达了他对于这位伟大人物的无尽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