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注释】和:写诗酬答;梁签判:指宋代的梁克家,字汉章,号莘老;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颍州城内。十三题:指西湖上的十三座亭台;涵春圃:在颍州城东,有湖光山色,是游人赏花观景的好去处。孤映:独自映照。拂晴霓:指晴空万里,彩虹高挂。曾:曾经。诸侯:古代天子的封爵。筑馆基:建有官署和官舍。郡:古时行政区划单位。一郡:指整个地方。夸:称赞。最高处:指涵春圃所在的最高点。年年:每年。作:举行。会春期
这首诗是诗人和梁的颍州西湖十三题中的“涵春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诗句解析: - 第一句:“郊原西与莽苍连” 这句诗描述了郊野的原野西部与莽莽苍苍的山峦相连的景象。"郊原"指的是郊外的原野,"西与莽苍连"则形象地表达了原野西边与山峦接壤的情景。"莽苍"用来形容山势连绵、草木茂盛的样子。 - 第二句:“隔岸人家小径穿” 此句描绘了在原野上,一条小径从对岸穿过的景象
【注解】冬夕会诸同僚与税舍弟郡斋饮话通判欧郎中以二绝句纪事见寄次韵:冬日晚上在郡斋和众同僚一起喝酒谈天,是通判欧郎中写的两首七言绝句来记述这件事。 弟兄叨郡两淮间,宾友衔杯午夜欢。解释:兄弟两人(我)担任州郡的长官,身处江淮两地之间;宾客好友(我)端着酒杯欢聚到深夜。 喜听话言消酒力,更钦风义敌霜寒。解释:听到朋友的话语使我精神振奋,消除酒后的困倦;更加钦佩他高风亮节,如同严霜一样使人敬畏
注释: 南山到处待挥毫,逸似凌云羽翮飘。:在南山四处等待挥笔书写,飘逸得如同凌云的羽毛翅膀飘荡。 好著碧纱笼寺壁,更将金刻置岩标。:喜欢用碧纱(青绿色丝绸)罩住寺庙墙壁,还在岩石上镌刻着金光闪耀的碑文。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与梁况之学士共同创作的四首绝句。诗人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赞美了朋友梁况之学士的才华和气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深远,充满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 紞鼓吴门彻曙开,郡人还喜邓侯来。 政成岁稔庭无讼,谁伴南园举宴杯。 译文: 天刚亮,吴门就传来了钟声,人们听到钟声都高兴地笑了,因为他们迎来了一位贵宾——邓侯。因为政治上取得了成就,这一年里没有发生任何争执,大家都在南园举办了宴会。 注释: 邓侯: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政成:政治上取得了成就 岁稔:指丰收的一年 庭无讼:庭院中没有发生争执
注释: 1.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辙。这首诗是作者为颍州西湖的十三个景点所作的题咏。 2. 近郭溪流一衣带:这句的意思是,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有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溪流。衣带在这里指的是河流,因为河流的形状就像一条衣带一样。 3. 中流凫屿小蓬莱:这句的意思是,河中的岛屿像蓬莱一样美丽。这里的“凫”是指鸭子,而“蓬莱”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话地方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春来何处最花繁,湖水西头百亩园。 无限游人折红蕊,可怜桃李自无言。 注释:春天来了,在哪里能看到最美的花儿,是湖水的西边,有百亩大的花园。无数游客都折了红梅的花瓣,可怜的桃树和李树却默默无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颍州西湖边美景。诗中用“春来何处”起兴,写西湖景色之美,“湖水西头百亩园”点明具体景物位置。后两句通过“折红蕊”写游客对桃李的欣赏,突出了它们的美丽
注释:丞相对百姓的恩惠和善,三年后乡校兴起弦歌。至今旌旗曾经游览的地方,仍然说当时的快乐事情很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颍州西湖在丞相任内的发展与变化,赞美丞相对百姓的恩惠和善政。诗中通过对颍州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丞相执政期间政绩的赞赏之情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北渚清泠十顷波,偶来凭槛意如何。 且观秋水蒙庄论,休听沧浪渔父歌。 注释: 桃李阴阴一水涯,因人封殖更繁华。 湖光凝碧花飘锦,春物惟应此地嘉。 赏析: 此诗以颍州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边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桃李阴阴一水涯”,描绘了桃花与李花交织的美景,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水岸。次句“因人封殖更繁华”,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热爱
注释:广寒宫殿确实很夸耀,消暑楼台很久以来都是空荡荡。没有虚亭那样广阔,时时有清新的声音冲刷烦闷。 赏析:此诗以西湖为背景,赞美了西湖的美景。首句写广寒宫的宏伟,与西湖的清丽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句写西湖的清凉,与广寒宫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与第一句相呼应,进一步赞美了西湖的清幽。最后一句则通过虚亭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咏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