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注释: 冶父山门,是禅宗寺院的门户。斋粥,指僧侣吃的简单素餐。文章佛法一时无,意即在文章中找不到佛教教义的痕迹。地炉,指僧人烧火用的炉子。无烟火,意为没有烟也没有火光。禅人,是指禅宗的修行者。乐有馀,意味着快乐无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寺院的清幽与宁静,以及僧人的修行生活。诗人以“冶父山门”为引子,引出了寺庙的环境;接着,通过对比和尚的饭菜和佛经,表达了对佛学的理解;最后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生平活计一丝头,啸月迎风得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一生的生活全靠一根线,但啸月迎风就感到十分快乐。自由自在。 - 管甚澄江兴逆浪,等闲平步过沧洲:这句话的意思是管你什么清澈的江水会掀起逆流,我照样可以平步走过。意思是说无论什么困难都能轻易地克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豁达和乐观精神。诗人用一根线来形容自己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充满自由
在宋朝释普岳的诗《送普岩维那》中,我们遇到了如下诗句: - “冶父门庭索索” - “东湖风波甚恶” - “知心能有几人” - “万里秋天一鹗” 接下来我将根据每一句诗词逐一给出以下翻译: - “冶父门庭索索”:这句形容的是冶父的门庭显得非常萧瑟和荒凉。 - “东湖风波甚恶”:描绘了东湖的波涛汹涌,形势险恶。 - “知心能有几人”:表达了在这个世界上能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并不多。 -
诗句释义与译文春风浩荡,古佛榜样。 - 春风:春天的气息,通常代表新生、希望和变化。 - 浩荡:形容风势浩大,无边无际。 - 古佛:指古老的佛像或佛陀。 - 榜样:作为典范,可以用作教导和鼓励的对象。 春水潺湲,急着眼看。 - 春水潺湲:流水声潺潺,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水流缓慢而清澈的声音。 - 急着眼看:急切地想要看到眼前的景象或结果。 灯笼跳入露柱,佛殿走出三门。 - 灯笼:照明用的灯笼
诗句解释 1 有问西来便答东: 这句话意味着不论对方从哪里发问,诗人都以东边为答案。这里的“西来”“东”象征着方位,可能暗指对来自西方的问询,诗人总能给出东方的回答或见解。 2. 从教人笑我佯聋: “从教”是任由、任凭的意思,“佯聋”则是装作耳聋的状态,意在讽刺那些嘲笑他的人。此处表达了一种自信的态度:即使面对嘲笑和误解,我也愿意接受并保持我的沉默与独立思考。 3. 白云乍可离青嶂:
注释: 1. 月旦曰朔,月圆曰望。 解释:在农历中,每个月初一称为“朔”即新月,每月十五日称为“望”即满月。 2. 八字打开,有收有放。 解释:这里的“八字”指的是汉字的笔画,也就是“撇、捺、横、竖”,当这些笔画打开时,可以看作是“有收有放”。 3. 萨怛阿竭,二千年前。 解释:“萨怛阿竭”是梵语,意为“一切众生”,在这里指代所有的生命。 4. 摩醯首罗,顶门正眼。 解释:“摩醯首罗”是梵语
注释: 妙用纵横,十方坐断。 妙用纵横:意指神通广大,无所不至。 未谙此脉,举步犹难:意指对佛理、佛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行动起来就困难重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通过描述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佛力,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注释】 万般施设:种种布施。常:平常。不惊:不动人。又久长:长久。远烟浪:远山如烟,波涛如浪。思量:思索。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在洛阳时写的一首偈颂。全诗八句,以“不如常”开头,说明佛家讲究随缘、随分、随遇而安,一切皆为空无,不必执着;中间六句写随缘、随分、随遇而安的佛家思想,即随缘、随分、随遇而安是佛家修行的根本;最后两句则点明主题,即佛家的思想并不妨碍我们去想问题
注释:太虚挂剑全生杀,星驰电卷烟云豁。 可中谁是出头人,长啸一声天地阔。 太虚:天空、宇宙。 可中:能中选的。 出头人:出类拔萃的人。 长啸一声天地阔:长声呼啸,意气风发,胸怀开阔。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豪情壮志的诗,通过描绘太虚中的剑和星驰电卷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和成功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豪迈情怀和远大志向。 这首诗的主题是“英雄”,诗人以太虚中的剑为意象,象征英雄的形象
【注释】: 千年田:指世代相传的土地。八百主:指代八辈地主。郎当屋舍:形容屋子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也风流:也即“不是风月”的意思,意指不是风流才子的地方。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一座破败的屋舍来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