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释义: 在十五岁之前,不能取到;到了十五岁之后,又舍不得。正当十五日时,却因种种原因,弄得七零八落。明眼的和尚也只能得到一橛子的东西。 注释: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二十二:这是一首佛教偈颂诗,共有二十个韵脚,因此称为“一百二十三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22首。 - 十五已前:指十五岁之前。古人认为十六岁为成童,二十岁为壮年。 - 十五已后:指十五岁之后。 - 不得:不能。 - 舍得:舍得
【注释】清浅:指秋天的景色,清澈而明净。和烟岛:指雾气蒙蒙。良哉观世音(观世音)是佛教中对观音菩萨的美称。身:指身体。入荒草:进入草丛。一镞破三关:箭射穿三个关隘。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秋光清澈、白露和烟雾弥漫的岛屿上,我看到了观音菩萨的身影,她静静地坐在草丛中。她的身体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无法用言语表达她的美。当我感到困惑时,她会给我指引方向。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观世音菩萨。 赏析
【译文】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 拳踢相应,当人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注释】 冶父:指临济宗的开山祖师——慧可禅师。 拳踢:指禅宗的棒喝。 妙转:禅宗的“顿悟”法门,即直指本心,不假言传。 当人不让:指禅宗中直截了当、毫不含糊地指出对方所犯的错误,让对方自己认识到错误。 灭却:灭绝。 临济宗:禅宗五大宗派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临济宗创始人慧可禅师的一首偈颂
【注释】: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晷: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用一根木柱上钻一个小孔来测定时间。晷运,即太阳的运行。推移,推移。 日南长至,指太阳向南移动,到达南方。长至,是中国古代对冬至的称呼。 上下四维,庆无不利。 四维:四方。四维,指的是东西南北四方。 庆:喜庆、庆祝之意。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从春分点(赤道)开始向北移动,直到冬至时达到最北
【注释】 元正:正月初一。事:事情,指佛祖的教化行为。成现:出现。有时放行,有时坐断:佛祖对众生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引导。两茎眉:形容人的眉毛像两根眉毛一样。和坐盘掇转:指人的心思变化无常。和:同“河”,古汉语词汇,指水。盘掇转:形容心思的变幻无定。 佛法:佛教的教义。世法:世间的法律、规范。都卢一片:指佛法和世间法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肯心:有诚意、有决心的心。相赚:相互欺骗。 【赏析】
【注释】: 偈颂:《宋元时期的一种宗教文学形式》 偈:佛教中的一种文体 结制:制定戒律 丛林:寺院 体例:规章制度 似兀如痴:形容人呆头呆脑,不清醒的样子。 兀:痴呆的意思 吃茎齑:吃菜根 【赏析】: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九》: 今日结制,丛林体例。 长期短期,似兀如痴。 离四句,绝百非,大家相聚吃茎齑。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佛教的诗,通过描述僧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实践。
【释义】 有利有弊,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张公吃酒李公醉,是因为他们喝醉了酒。伸脚打瞌睡是有原因的,才放醒醒成忌讳。不是非是,也不是非非,遇贵则贱,遇贱则贵。像狸子和白牯一样,念诵《摩诃经》。祖师并没有西来的意图。 【注释】 1.偈:佛教语,梵文音译“偈陀”,意为颂歌、赞诗,指佛门中的韵文。后泛指佛道中以韵文形式表达的言说。2.颂:古时佛教称佛经为“颂”。“偈”与“颂”同义。3.百三:即一百零三个
诗句原文: 一不成,二不是,突出眼睛失却鼻。 少林刚自觅安心,瞎驴不受灵山记。 译文: 一个人无法完成一件事情,另一个人又做不到,这是由于他们的眼睛出了问题。少林寺的人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但瞎了的驴子却无法接受关于灵山的教导。 注释: 1. “一不成,二不是,突出眼睛失却鼻”: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一种无法达成目标的困境。"一不成,二不是"指的是两个极端的情况,都无法实现目标
注释:今天五月端午节,衲僧门下没有说法。 千种妖怪各自潜藏,万里长天一铁横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端午时节的诗作。首句点出“今朝”是端午节,次句以“衲僧门下无一说”来表达节日期间的寂静。第三句“千妖百怪自潜踪”则描绘了各种妖怪在节日里隐藏起来的情境,第四句“万里长天一条铁”则是用来形容节日时的天空,仿佛一条巨大的铁轨横跨天际。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端午的独特韵味
【注释】 冶父门:地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别无道理:没有道理。 家田米饭:自家种的粮食。 早眠晏起:晚睡早起。晏,晚;起,早。 洗面摸著鼻:洗脸时用手指抹到鼻子上。 啜茶滋却嘴:喝茶时用舌头舔嘴唇。 【赏析】 这首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描述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的安逸与满足。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主人公与其他人在忙碌与劳碌中的辛劳相对比